
亦称“ 緑头籤 ”。1. 清 制,凡进见皇帝者,皆用粉牌书写姓名、履历。牌头饰绿色者称绿头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头牌》:“定制:凡召见、引见等名次,皆用粉牌书名,雁行以进。王、贝勒用红头牌,公以下皆用緑头牌,缮写姓名、籍贯及入仕年岁、出师勋绩诸事,以便上之观览焉。”
(2). 清 代沿 明 制,凡遇紧急事务或事涉琐细,由六曹章奏者,即用绿头木牌,以满文书节略于其上,称为绿头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绿头牌》:“国朝六曹章奏,悉沿 明 制。惟紧急事或涉琐细者,则削木牌而緑其首,以 满洲 字书节略于其上,不时入奏取旨,不下内阁票拟,谓之緑头牌子,盖古方策遗意也。”
(3). 清 代用以捕人或赦免罪人的木牌。用绿色漆牌头,称绿头牌或绿头籤。《<赖古堂集>附录·年谱》:“ 世祖皇帝 升遐凭几之际,詔赦在狱诸人,呼名至公,大臣云,单有緑头牌赦尔,尔係大臣,宜向闕谢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抽出緑头籤,取开红圈票,把几个白衣山人吓走了。”
“緑头牌”是清代宫廷制度中的专用术语,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使用场景区分:
部分资料提到绿头牌用于皇帝选择妃嫔侍寝(如《甄嬛传》剧情),但此说法多见于影视或非权威解读。高权威文献中未明确提及该用途,可能为后世演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研究宜参考前两类解释,文学作品中可能涉及第三类引申用法。
《緑头牌》是一个中文词语,意思是“绿头牌”,它可以指代一种具有绿色头部的标牌或标志。
《緑头牌》的拆分部首是緑 (糸/糹) 和 牛 (牜/⺧),其中緑的四划部首是糸 (糸/糹)、牛的四划部首是牜 (牜/⺧)。
《緑头牌》的总体笔画数为10画。
《緑头牌》一词源自中国汉字,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使用最为广泛。它是繁体汉字中的写法,繁体字是指中国文字的旧体字形,与简体字形式不同。
在古时候,对于《緑头牌》所含的每个汉字,有些仍然保留了其古代写法的形式,但大部分字形已有所变化。因此,《緑头牌》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差别。
1.公园里的导览标识上有緑头牌,指引游客前往不同的景点。
2.这家餐厅的外墙上挂着緑头牌,代表它是一家环保餐厅。
緑头牌的组词可以是緑色、头部、标牌等。
緑头牌的近义词可以是緑头标、绿色标志牌。
緑头牌的反义词可以是红头牌、黄头牌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