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緑头牌的意思、緑头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緑头牌的解释

亦称“ 緑头籤 ”。1. 清 制,凡进见皇帝者,皆用粉牌书写姓名、履历。牌头饰绿色者称绿头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绿头牌》:“定制:凡召见、引见等名次,皆用粉牌书名,雁行以进。王、贝勒用红头牌,公以下皆用緑头牌,缮写姓名、籍贯及入仕年岁、出师勋绩诸事,以便上之观览焉。”

(2). 清 代沿 明 制,凡遇紧急事务或事涉琐细,由六曹章奏者,即用绿头木牌,以满文书节略于其上,称为绿头牌。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绿头牌》:“国朝六曹章奏,悉沿 明 制。惟紧急事或涉琐细者,则削木牌而緑其首,以 满洲 字书节略于其上,不时入奏取旨,不下内阁票拟,谓之緑头牌子,盖古方策遗意也。”

(3). 清 代用以捕人或赦免罪人的木牌。用绿色漆牌头,称绿头牌或绿头籤。《<赖古堂集>附录·年谱》:“ 世祖皇帝 升遐凭几之际,詔赦在狱诸人,呼名至公,大臣云,单有緑头牌赦尔,尔係大臣,宜向闕谢恩。”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馀韵》:“抽出緑头籤,取开红圈票,把几个白衣山人吓走了。”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緑头牌(lǜ tóu pái)是清代宫廷特有的一种制度性标识物,其形制、功能与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下从汉语词典释义角度,结合历史文献进行详细阐释:

一、基本释义与形制

緑头牌又称“绿头签”,指清代官员或特定人员觐见皇帝时呈递的绿色漆头木牌。其形制为长约一尺、宽约两寸的薄木片,顶部涂绿色油漆,故称“绿头”¹³⁴。牌身以白粉楷书书写持有者的官职、姓名、籍贯等信息,背面标注旗籍(满蒙汉军)或民族身份(如汉族)¹⁴。

二、核心功能与使用场景

  1. 身份凭证与觐见许可

    官员需提前将绿头牌递交给内廷机构(如内务府),由太监转呈皇帝。皇帝依据牌子决定是否召见,故有“递牌子”之称¹³。

  2. 宫廷事务管理

    除官员外,后妃亲属、太医等入宫亦需持牌,作为出入禁宫的凭证²⁴。

  3. 特殊仪式象征

    新科进士引见时使用绿头牌,标志其正式进入仕途;御医为后妃诊脉亦须持牌,以示规制森严²⁴。

三、历史渊源与文化意涵

绿头牌制度源于满族早期习俗,入关后融入宫廷礼制。其绿色顶部象征“通行”与“等级”,区别于王公贵族的“红头牌”,体现清代严格的身份区分³⁴。文献如《清会典》载:“引见各官,皆由吏部具绿头牌,书姓名、履历。” ¹ 该制度直至清末新政时期方渐废止。

四、文献考据与权威佐证


参考文献来源(基于公开学术文献与古籍数字化资源):

  1. 《清史稿》中华书局点校本
  2.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清代官修制度文献
  3.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 中华书局,2005年整理版
  4. 昭梿《啸亭杂录》 中华书局,1980年校注本

(注:因古籍原始链接多限于数据库权限访问,此处标注权威出版版本,读者可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华古籍资源库”或“书格”等开放平台检索相关影印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緑头牌”是清代宫廷制度中的专用术语,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使用场景区分:

一、官员身份标识

  1. 功能:用于官员觐见皇帝时记录个人信息,包括姓名、籍贯、官职履历等。
  2. 等级区分:王公贝勒使用红头牌,公以下官员用绿头牌,通过颜色区分身份。

二、政务处理工具

  1. 紧急奏事:涉及紧急事务或琐碎事项时,官员用绿头木牌书写满文摘要,直接呈递皇帝,无需经内阁处理。
  2. 司法用途:作为捕人或赦免罪人的凭证,牌头涂绿色漆以作标识。

三、后宫召幸制度(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提到绿头牌用于皇帝选择妃嫔侍寝(如《甄嬛传》剧情),但此说法多见于影视或非权威解读。高权威文献中未明确提及该用途,可能为后世演绎。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历史研究宜参考前两类解释,文学作品中可能涉及第三类引申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奥林匹斯八哥饱目鄙见参变差以毫厘,谬以千里赤生赤野淳壹旦旦而伐大天光蝶粉动力学枋榆扶匐负失膏乳光统鬼设神使红踯躅黄麻紫泥活性炭郊里极杀蹶踬巨鹿侯距衰课蜜口讲指画蓝罗灵关没地里磨莹囊萤年轻钱文俏皮话奇离古怪卿事寮雀屏中选屈客赏附山蓟涉閲士伦室孙诗謡书不尽言蒜鉢子袒膊特效题词题请完案万岁爷物理嫌忌纤姣销魂桥细柳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