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策试的意思、策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策试的解释

[a kind of imperial exam] 以写策论方式进行的科举考试

详细解释

古代以策问试士,因称对臣下或举子的考试为“策试”。《后汉书·徐防传》:“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宜从其家章句,开五十难以试之。” 唐 韩愈 《唐故相权公墓碑》:“前后考第进士及庭所策试士,踵相躡为宰相达官。”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宋郑公为国惜体》:“是时西北有警, 英公 能结内宫,又得上心,乃撰一策题,如策试制科者,教 仁宗 以试两府大臣,欲以穷 恭公 之不学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八章:“天变非常, 崇祯 自己何尝不怕?去年六月间今上在 中极殿 亲自策试廷臣七十馀人,策题就写着‘年来天灾频仍,今夏旱益甚,金星昼见五旬,四月 山西 大雪’等话。”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策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形式,其核心特点是以“策论”为考核方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策试指通过撰写策论来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策”指古代用于书写的竹简或木片,后引申为应试者针对时政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试”即考试。这种考试形式要求考生针对朝廷提出的现实问题(策问)进行分析并撰写对策文章(策论)。

二、历史发展

  1. 起源: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后汉书·徐防传》记载博士弟子需通过策试考核经学造诣。
  2. 唐代发展:韩愈在《唐故相权公墓碑》中提及策试士子成为宰相达官的选拔途径,说明其在唐代已成为重要考核方式。
  3. 宋代定型:孔平仲《孔氏谈苑》记载策试内容更注重实务能力,与科举制度深度融合。

三、考试特点

四、现代延伸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自2005年起开设“系统思考和决策试验”课程,可视为策试思维在现代教育中的创新应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朝代的策试形式存在差异,具体实施细节可参考《新唐书·选举志》《宋史·职官志》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策试的意思

《策试》是一个名词,指的是在政府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中,对某项政策、计划或方案进行试验、尝试和评估的过程。

拆分部首和笔画

《策试》这个词由“竹”和“言”两个部首组成。其中,“竹”部表示象形字的意义,表示竹子;“言”部表示会意字的意义,表示言语、语言。

根据部首的信息,我们可以将《策试》这个词的笔画拆分为10个,其中包括竖、横、撇、捺、提、点等。

来源和繁体

《策试》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政府官员需要对提出的政策进行试验,以便更好地评估效果。因此出现了“策试”这个词汇。

在繁体字中,“策试”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无任何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一些与现代不同的特点。以《策试》为例,其古时候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包括笔画的顺序和形状的变化。然而,由于古代汉字的演变和规范化,现代汉字的写法已经和古代有一定的区别。

例句

1. 政府决定对新的经济政策进行策试,以评估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2. 这个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了一项新产品,正在进行策试阶段,以确定其市场反应。

组词

组词方面,与《策试》相关的词汇有:策划、策略、试验、评估等。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试验、实验、尝试、试探。

反义词:确定、执行、实施、落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