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斧头与墨斗。木匠的工具。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斤墨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构词及古典文献用例三个层面解析:
本义为斧头,后引申为砍削、雕琢的动作。《说文解字》载:“斤,斫木斧也。” 在文学语境中,常比喻对文字的精细修改,如“斤削”(修饰文辞)。
指书写用的墨汁,代指文字、文章。《康熙字典》释:“墨,书墨也。” 引申为文辞、笔墨。
合成词义:“斤墨”即雕琢文字、推敲文辞,强调对诗文的精心修饰。
该词多见于文论著作,体现对创作严谨性的追求:
“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斤墨所挥,质文交畅。”
此处指通过删减冗词使文质兼美,凸显修辞的锤炼过程。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以“斤墨”喻字句推敲,主张“意立而词从之,不可先词后意”,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权威辞书中,“斤墨”归类为书面语,释义高度一致:
“指修饰文辞。” 例引《文心雕龙》原句。
“斤,斧;墨,笔墨。合指修改文章。”
其核心始终围绕对诗文的精细打磨,属中国文论特有概念。
该词多用于文学批评与创作理论,如:
“杜甫作诗讲究斤墨,故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志。”
现代语境中虽非常用词,但在研究古典文学、修辞学时仍具学术价值。
参考资料:
“斤墨”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以从字词拆分和组合关系两方面详细解析:
斤
本义指古代类似斧头的砍伐工具,后延伸为重量单位。在《国语》中记载的“恶金以铸锄、夷、斤”,明确提到“斤”作为农具的用途,属于木匠常用的工具之一。
墨
原指书写用的黑色颜料,但在木工领域特指墨斗(用于画直线的工具)。《汉语字典》提到“墨”在工具语境中可代指墨斗。
“斤墨”合称表示斧头与墨斗,是古代木匠的两类代表性工具:
唐代白居易《寓意诗》中曾写道:“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以“斤墨”代指木匠的工作流程,比喻工匠按照规划进行建造的行为。
该词在古诗文中常被用作匠艺或规范的象征,例如强调遵循既定标准(如墨斗的直线)进行创作或建造的严谨态度。
傲慢不逊编録逼逼参捶捶床捣枕次长祖篡臣鹾纲答词丹槛折道班调法度厄独卧发洪繁俎佛腊日干丝广利王鸿致回星江圻浇薄羁宦津津有味进究金章玉句忌制镌戒匡捄馈饍窥伺流名萌隶弭耳谋计能言匹居瞧香的青飇轻狷青莲眼请室融蚀三大宪山郭梢槭韶岁胜况慎谨势如破竹诗乡饰行儥慝授艺素茶万事如意玩习献技鰕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