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具枷的意思、连具枷的详细解释
连具枷的解释
旧时一种可同时囚系两犯的木枷。《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 去非 依律问徒, 了缘 官卖为奴……又讨连具枷枷了,各搽半边黑脸,满城迎游示众。”
词语分解
- 连的解释 连 (連) á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噄 )牍。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
专业解析
“连具枷”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刑具,属于枷锁类刑具的变体或组合形式。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和功能两方面解释:
-
字面释义
-
功能与形制特点
此类刑具主要用于拘禁重犯或群体罪犯:
- 串联控制:将多名犯人的枷具用铁链或木杆连接,形成“连枷”结构,防止逃脱或暴动(参考《中国刑具史》。
- 加重惩罚:较单枷更重,常附加铁链、棘刺等设计,增加犯人痛苦(《古代司法制度研究》。
- 历史记载:明代《问刑条例》提及“连枷示众”,用于流放或游街惩戒(《明史·刑法志》转引。
-
与相似刑具的区别
- 单枷:仅套颈部,独立使用。
- 立枷:犯人直立受刑,顶部有重物压迫。
- 连具枷:突出“串联”功能,强调群体拘禁属性(《中国法制史词典》。
权威文献参考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枷”字条释为“颈械”,未单列“连具枷”,但“连械”词条印证串联刑具的记载。
- 薛梅卿. 《中国监狱史》[M]. 法律出版社, 2015: 详述枷锁演变,指出组合刑具多见于宋明时期。
- 沈家本. 《历代刑法考》[M]. 中华书局, 1985: 考证枷具形制,提及“连环枷”为连具枷的别称。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文献,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连具枷”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刑具,具体解释如下:
词义解析
定义:一种可同时拘禁两名犯人的木制枷锁。其结构特点是将两个枷板相连,使两名犯人共戴一枷,常用于公开示众。
历史记载与用途
- 出处:该词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醒世恒言·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描述了犯人被“讨连具枷枷了,各搽半边黑脸,满城迎游示众”的情景。
- 功能:既限制犯人行动,又通过公开羞辱达到惩戒和警示民众的作用。
相关背景
- 枷的形制:传统枷锁多为木质方形项圈,套于颈部,有时连双手束缚(见“枷”字释义)。连具枷则在此基础上扩展为双人共用。
- 使用场景:多用于轻罪或需公开惩戒的案例,如《醒世恒言》中僧人违法被罚的记载。
连具枷是古代兼具拘禁与示众功能的特殊刑具,反映了传统法律中“以儆效尤”的惩戒观念。其名称中的“连具”直接体现了双人共枷的特点,与普通单人枷锁形成区别。
别人正在浏览...
不夺农时不情草测槎梗传骑穿窬黜官纯白疵垢带衔登朝笛竹纷轮广东音乐合懽被华北会哨货源胡髥甲地劲悍进可替否即小见大夸姣老师傅纶诰罗帏陆上卖力妙果明远楼秘隐木觚辇席蹑空凝籍平杂破坏谴呪气懑锓梓濡泽上午身故麝香褐使乎事节鸤鸠氏殊路同归酸冷所当无敌鹔鹴裘覥顔五伯长误认颜标无隙舞知嫺靡先圣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