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教的意思、承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教的解释

(1).接受教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愿安承教。” 赵岐 注:“愿安意承受 孟子 之教令。”《战国策·赵策二》:“承教而动,循法无私,民之职也。”《史记·乐毅列传》:“自以为奉令承教,可幸无罪。”

(2).用作谦词,言接受教诲。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所论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御史 起身相谢道:‘承教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髻》:“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承教”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含义

  1. 接受教令
    指恭敬地接受上级或长者的指令、教导。这一用法常见于古代文献,强调对权威的遵从。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寡人愿安承教”,即梁惠王表示愿意接受孟子的教导。

  2. 用作谦辞,表示接受教诲
    在对话或书信中,表达虚心向对方请教或感谢对方指导的谦逊态度。如宋代曾巩在《寄欧阳舍人书》中写道“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即体现对他人学识的尊重。


二、使用场景


三、古文例证

总结来看,“承教”既包含对权威指令的服从,也表达人际交往中的谦逊态度,古今语义一脉相承。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好的,让我来回答你关于《承教》这个词的问题。

意思:

《承教》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尊敬地接受他人的教诲或指导。它常用于向长辈、师长或有经验的人表示自己虚心学习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笔画:

《承教》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手”部,右边是“言”部。它总共有7个笔画。

来源:

《承教》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意思是接受教诲和允许教导。

繁体:

在繁体字中,“承”和“教”的形状没有太大改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写作《承教》时,“承”的形状可能会稍有变化,但总体上与现代没有太大区别。

例句:

他虚心承教,不断进步。

组词:

承认、承担、承办、承受。

近义词:

接受指导、听取教诲、虚心学习。

反义词:

不屑一顾、自大、拒绝学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