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youth]∶指人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对青年来说,没有不可超越的东西
(2) [young people]∶指上述年龄的人
寻找生命永恒价值的青年
(1).年纪轻;年轻的时候。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 唐 牟融 《寄张源》诗:“青年俱未达,白社独离羣。”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一折:“为甚青年便头白,一夜起来七八遭。” 清 郑燮 《再和卢雅雨》之二:“莫以青年笑老年,老怀豪宕倍从前。” 丁玲 《母亲》:“幺妈也像恢复到了青年,她不停的四处穿走。” 曹禺 《三访日本》:“我三次访问 日本 ,正是从青年到中年,又进入了老年。”
(2).指年轻人。 毛6*泽6*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二四:“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丁玲 《一九三○年春上海(之一)》五:“除开他们夫妇外,还有三个穿西装的青年。”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七:“ 三仙姑 爱的是青年们,青年们爱的是 小芹 。”
(3).犹青春。指年纪、年岁。《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婆子道:‘老媳妇犬马之年,七十有五。教授青年多少?’教授道:‘小子二十有二。’”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青年汉语 快速查询。
青年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指人生发展过程中介于少年与中年之间的阶段,通常以年龄范围和社会特征为界定标准。根据权威工具书及学术研究,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青年为“指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1]。这一划分强调生理成熟与社会角色的过渡性,而具体范围因文化、政策存在差异。例如中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将青年定义为14—35周岁 的人群,体现政策语境下的扩展性界定。
青年不仅指向年龄区间,更蕴含身心活力、学习能力与社会参与 的核心特质:
“青年”一词的定型可追溯至近代白话文运动。古汉语中“青”喻指生机(如“青春”),而“年”表龄段,二者结合后经日语借入回流,形成现代用法[3]。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扩展其外延:
权威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 人民出版社, 2018.
[3] 王力. 汉语史稿. 中华书局, 2004.
[4] 李培林 等. 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
[5] 国务院.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 中国政府网, 2017. (政策文件来源)
“青年”一词的释义可从多个维度展开,综合不同领域的定义和文化内涵如下:
青年指处于从少年过渡到成年的特定年龄阶段的人群。其核心特征是年龄界限的划分,但具体范围因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因素存在差异。例如:
青年定义具有动态性,例如:
在非年龄维度,“青年”也可形容心态与状态,如保持求知欲、创造力的人群,即使超出传统年龄范围仍可称为“青年”。
如需更具体标准,可参考联合国或中国官方文件。
白文印胞兄采椽采诗仓迫谗唇春赋导驺鼎贵动凶儿女仁防心摄行樊橑蕃衍愤愠高竿耕渔馘俘寒鹊韩徐河漫滩和气子涸思干虑红事欢会火头食子镌减橘性开示渴求困约廉苫离宫别寝灵螭灵友理气脔肉橹轮眉蛾南国佳人闹呵呵暖气管碰碰车盆花,盆花儿瓢冠平门疲愞全优儒经设阱厮挺踏牀太阳日通参外语系维结孝帛消胀酒下遂信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