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博学宏词的意思、博学宏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博学宏词的解释

科举名目的一种。始于 唐 开元 中,迄於 宋 末。《旧唐书·陆贽传》:“年十八登进士第,以博学宏词登科,授 华州 郑县 尉。”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八:“予时欲求试博学宏词, 石林 勉予曰:‘宏词不足为也,宜留心制科工夫。他日学成,便为一世名儒。’”参阅《文献通考·选举六》《清文献通考·选举二》、又《选举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博学宏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科目,原称“博学宏词科”,始设于唐代开元年间。该科旨在选拔学识渊博、文辞卓越的人才,考试内容以诗赋、策论为主,要求考生兼具深厚的经史功底和出色的文学创作能力。唐代名臣刘禹锡、柳宗元等均通过此科入仕,可见其选拔标准之严、社会地位之高。

宋代沿袭此制,但更名为“博学宏词科”,成为科举常科之外的制科之一。考生需熟读典籍,并能灵活运用典故撰写公文,尤其注重应对朝廷实际政务的写作能力。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评价此科“以宏博称,非徒记诵之谓”,强调其考察综合素养的特点。

从构词角度分析,“博学”指广博的学识,“宏词”意为宏大的文辞,二者结合体现古代对文人“学贯古今、文以载道”的核心要求。这一制度不仅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与政治的结合,也为后世选拔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历史参照。

网络扩展解释

“博学宏词”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特殊考试科目,主要用于选拔学识渊博、文辞卓越的人才。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起源
    该科目始于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延续至宋末,是科举“制科”的一种。制科不同于常规科举,由皇帝临时设立,旨在选拔特定领域的专才。

  2. 考试内容与目的
    考试侧重文学才能和经史知识,要求考生撰写诗、赋、论、策等文体,以展现综合素养。其核心目的是笼络优秀知识分子,补充常规科举的不足。

  3. 清代演变
    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曾重设此科,但因避乾隆帝弘历名讳,改称“博学鸿词科”(“宏”改为“鸿”),亦称“博学鸿儒科”。例如康熙十七年(1678年)通过此科选拔了朱彝尊等名士,以巩固统治。

  4. 历史意义与实例
    唐代陆贽、韩愈的门生柳宗元均曾通过此科入仕(见《旧唐书·陆贽传》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体现了其选拔高端人才的作用。

  5. 相关名称与关联
    该科在文献中亦称“宏词”“宏博”,常与“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等制科并列。

“博学宏词”是唐宋至清代重要的精英选拔机制,反映了古代对综合型文化人才的重视。需注意“宏词”与“鸿词”为同一概念在不同时期的称谓差异。

别人正在浏览...

媕阿胞衣地备戒避藏禀议波段不巧材技雠法愁心唇音大惊失色悼息点洗低歹叠意焚稿丰混封冢副经理顾后瞻前归附旱魃为虐洪郁怀子活罗伙颐虎头枕教唆犯静厚紧急关头开编旷卒兰若敛藏隶体陇上龙兴寺鄳阸螟虫名过其实闹嘴溺情盘鼎皮袄墙腰情见乎词寝陋邛邮气派山夫诗癫诗骨顺制淑身疏柱体化洼然碨磥献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