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啮膝的意思、啮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啮膝的解释

良马名。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飞龙、赤兔、騕褭、驊騮、紫燕、驌驦、嚙膝……正是 青海 月氏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

齧膝:亦作“ 啮厀 ”。良马名。 唐 杜甫 《清明》诗:“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 仇兆鳌 注引 应劭 曰:“马怒有餘气,常啮膝而行也。” 宋 王安石 《跃马泉》诗:“山祇来伐之,半岭跳啮膝。” 清 纳兰性德 《生查子》词:“啮厀带香归,谁整樱桃宴。”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啮膝”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良马,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1. 基本含义
    “啮膝”指代良马名,特指气概昂扬、性格刚烈的名贵马匹。该词源于马匹行进时因气盛而常作啃咬膝盖的动作,故得名。

  2. 变体写法
    在文献中亦写作“啮厀”(“厀”为“膝”的异体字),例如杜甫《清明》诗中的“争道朱蹄骄啮膝”,以及纳兰性德词中的“啮厀带香归”。


文学引用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或杜甫、王安石等诗人的作品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啮膝的意思

《啮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意思指的是一种非常畏缩和害怕的状态,甚至到了无法自抑的程度。形容人在某种紧张、惊恐或焦虑的情况下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颤抖。

拆分部首和笔画

《啮膝》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是“啮”,拆分后的部首是口,总计有13个笔画;第二个字是“膝”,拆分后的部首是⺼,总计有15个笔画。

来源及繁体

《啮膝》这个词的来源尚未确权,但根据词义来看,它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在极度恐惧或紧张时的一种身体反应。繁体字“囓膝”也可以用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以根据时代和地域的差异而有所变化。根据现有资料,古时候写作《啮膝》的汉字形状与现代相比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含义应该是相同的。

例句

1. 他听说自己要上台演讲时,紧张得腿直哆嗦,仿佛要啮膝一般。

2. 在这场危机中,她的心情变得非常慌乱,简直啮膝地感到不知所措。

组词

1. 啮齿:指啮齿类动物,如松鼠、仓鼠等。

2. 啮嚼:指用牙齿来咬、嚼食物。

近义词

恐惧、战栗、颤抖、惊慌。

反义词

镇定、从容、安详、淡定。

别人正在浏览...

柏陵贬放避井入坎璧流离财绅草贼持橐稠缛传读楚调曲楚罗脣敝舌腐出糗初唐四杰凑巧蹈刃达书邮大枣掉弄抵瑕督率遏絶贰公放大愤不欲生份儿饭汞槽公事房龟辩好吃毫子建始殿交夺节拊辑合浸化金牛勌游刳剥廉蔺烈义罗口名门望族南荒内封女大十八变聘书泼凶凶轻清清视柔泽褥子税法讨开点投至违制香蜡先赏嫌恶狭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