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ansfer (materials or personnel) to other localities]∶把人员、物资等调出去
(2) [investigation mission outside the city or town]∶到外单位调查
内查外调
(1).旧时指京官调任地方官。《辽史·郭袭传》:“﹝ 郭袭 ﹞性端介,识治体。久淹外调。” 夏衍 《秋瑾传》序幕:“那真是太辛苦了。唔, 子芳 兄这番是外调,还是回南边来望望贵亲?”
(2).调出。谓向其他地方或单位调物资、人员。
(3).到外地或外单位作人事调查。
外调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两个核心义项,均体现其作为复合动词的用法:
指将人员、物资等从原单位或地区调出至外部单位或地区。
示例用法:
权威依据: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明确标注“外调”为动词,释义为“调出;向外单位调动”(商务印书馆,2016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指离开本地前往外部区域进行核查或调研。
示例用法:
权威依据:
《汉语大词典》收录此义项,释为“外出调查”(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2版)[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外调”由方位词“外”与动词“调”复合构成,最早见于20世纪中期的公文用语,后泛化为日常词汇。其双重含义均围绕“由内向外”的核心语义,区别在于“调”的宾语性质(人力/物资 vs. 调查任务)。
古籍佐证:
《清实录》中“调外省粮储”的记载可视为“物资外调”的早期用例(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来源:清实录[M]. 北京:中华书局,1985.
“外调”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根据语境判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使用场景:
人员/物资调出
指将人员或物资从原单位调至其他地区或部门,属于组织内部资源调配。例如企业将员工调往分公司,或政府跨区域调配救灾物资。
外出调查
指到其他单位或地区进行工作调查,通常与“内查”相对。例如纪检部门对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进行跨区域取证。
政审环节中的外调
在入党审查中,外调指向拟发展对象亲属或社会关系所在单位核实其政治历史,确保背景清白。
税务/审计术语
指对有疑点的经济业务进行外部协查,例如税务机关委托异地部门核实发票真伪。
通过不同语境,“外调”既可表示资源流动,也可指向调查行为或历史职官制度。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判断。
暗场饱腾北曹部引璨烂呈请除恶务本鉏铻出征大畜待答不理代销耽沦调曲掉羽防扼弓招光降鬼跌记汗出沾背汗淋淋涸落黄金花化手化子互斥兼味蕉扇机器局疾痛惨怛冷古丁慢滞眉角木表内屏虐老兽心沤库彭蠡品名岂维气意趋侍髯奴色采上留田绳按诗券矢在弦上,不得不发衰乱水戾寺卿岁荒堂息洮洮统而言之罔法稳稳静静武荫咸津津西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