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鸟服的意思、鸟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鸟服的解释

《史记·夏本纪》:“ 鸟夷 皮服。” 裴駰 集解:“ 郑玄 曰:‘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 孔安国 曰:‘服其皮,明水害除。’”本谓东方海岛居民以鸟兽皮毛为服。后以“鸟服”借指荒远之地。 南朝 宋 鲍照 《石帆铭》:“在昔鸿荒,刊啟源陆,表里民邦,经纬鸟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鸟服"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种释义:

一、指用鸟类羽毛制成的服饰 此义项见于《汉语大词典》"服"字部,指上古时期先民以禽鸟羽毛编织的原始衣物。《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南方部落"编鵕羽为服"的习俗,印证了这种服饰形态的存在。唐代诗人王维《送李判官》中"鸟服挂犀衣"的描写,则展现了该词在文学创作中的艺术化运用。

二、通"鸟服",指边远部族服装 《辞源》在"服"字释义中注明此为通假用法。"服"通"服",特指古代东夷少数民族的装束特征,《汉书·地理志》注引应劭曰:"东北曰幽州,其俗衣冠带剑,外而不内,鸟服声教。"此处借服饰特征指代边疆部族的文化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汉语中"鸟服"已非常用词汇,多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领域。两个义项的演变轨迹,生动体现了华夏服饰文明从原始生态到礼教规范的发展历程。

网络扩展解释

“鸟服”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本义
    源自《史记·夏本纪》中“鸟夷皮服”的记载,指东方海岛居民以鸟兽皮毛制作衣物。郑玄注解为“东方之民搏食鸟兽者”,孔安国进一步说明“服其皮,明水害除”,即通过穿着兽皮象征水患消除。

  2. 引申义
    后引申代指荒远之地,尤其用于文学作品中描绘偏远地区。例如南朝鲍照的《石帆铭》提到“经纬鸟服”,即以“鸟服”形容地理上的边陲。

  3. 构词解析

    • 鸟:此处指代鸟兽,与“夷”(古代对东方族群的泛称)结合,体现地域特征。
    • 服:原指衣物,后扩展为“穿”或“适应”之意,如“水土不服”中的用法。
  4. 文化背景
    该词反映了古代中原对东方海岛族群的认知差异,带有一定的地理与族群划分色彩,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隐含的文明边界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

叆霼百口桥播弄蚕头雁尾创造环境麤梗代本道头会尾登难定道丁块柴动物心理学逗嘴皮子芳树反气烦歊分镜附讹高坐沟沿皇眷浑雄家运辑屦疾首蹙頞纠绳九尾禽缉緖空洞空盘蝲蝲蛄落头鲜冷落瞭如观火领牲灵曜买交漫駡黾敏蠛蠓南乡穷虏蜷屈阮生集生势绳外神口神禽摄詟史话书课树苗宋之的天宫頽顿王乔屦惋骇玩延无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