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话柄的意思、话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话柄的解释

[subject for ridicule;handle;sth.to talk about] 被人拿来做谈笑资料的言论或行为

详细解释

(1).供人谈话的资料。 唐 赵璘 《因话录·徵》:“ 王 判书后云:‘新命虽闻,旧衔尚在。遽为招命,堪入笑林。’ 洛 中以为话柄。”《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只为 严嵩 父子恃宠贪虐,罪恶如山,引出一个忠臣来,做出一段奇奇怪怪的事迹,留下一段轰轰烈烈的话柄。” 茅盾 《色盲》:“她不肯落人话柄,受人非笑。”

(2).话头。 唐 李商隐 《杂纂》:“搀夺人话柄。”《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且莫只顾閒谈,打断了人家小夫妻三个的话柄。” 骆宾基 《胶东的“暴民”》七:“‘督办的大儿子到 济南 去了。’ 柳世杰 重拾他的话柄。”参见“ 话头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话柄”是一个汉语词汇,指被人当作谈笑或议论的言论、行为或事件,通常带有负面或可被批评的意味。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谈笑资料
    指可供他人议论或嘲笑的内容,例如言行失当、丑闻等。如《初刻拍案惊奇》中提到“惹出一场话柄来”,即因行为不当成为笑谈。

  2. 行为后果
    若言行不慎,可能成为他人批评的把柄。例如“他说话不注意,被人抓住了话柄”()。

二、延伸用法

  1.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形容某事成为广泛讨论的话题()。

  2. 近义词与关联词

    • 话头:指谈话的开端或内容()。
    • 笑柄:与“话柄”含义相近,但更强调被嘲笑的性质()。

三、使用场景

四、总结

“话柄”强调因言行引发他人非议的特性,需结合语境理解其具体指向。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学作品。

网络扩展解释二

话柄

话柄是一个常用的汉字词语,它是由语义部首“言”和形声部首“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是“言”(5画)和“木”(4画)。

“话柄”的来源比较有趣。在古代,人们用木条或竹条来记录信息或传递消息。这些记录或消息就是“话”,而用来托举或捆绑这些木条或竹条的部分就是“柄”。后来,“话柄”一词就演变成了指控或抓住别人的把柄和证据。比如,当一个人曝光了某个人的一些不好的行为或言论后,那就是抓住了他的“话柄”。因此,“话柄”这个词的含义扩展为抓住别人的痛处或弱点,可以用来揭露、嘲笑或讽刺。

在繁体字中,“话柄”这个词的写法是「話柄」。

古时候,“话柄”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在稍有不同。古代的写法是「話杙」,其中的“杙”同样是指木条或竹条。

以下是几个例句,来看一下“话柄”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使用:

- 他不小心露出了自己的话柄,被同事们拿来取笑。
- 这篇文章曝光了他的一些话柄,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 请注意不要给别人提供攻击你的话柄。

“话柄”的一些相关词语包括:掌握、抓住、把握、证据等。

“话柄”的反义词可以是无话可说、无法反驳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