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倾国的意思、倾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倾国的解释

(1).倾覆邦国。《晏子春秋·谏上十》:“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婴 不敢受命。”《史记·项羽本纪》:“此天下辩士也,所居倾国。”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輦何由过 马嵬 !” 宋 黄庭坚 《次韵宋楙宗僦居甘泉坊雪后书怀》:“燕頷封侯空有相,蛾眉倾国自难昏。”

(2).谓耗尽国力。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故未服之时,劳师远攻,倾国殫货,伏尸流血,披坚败敌如此之难也。”

(3).举国,全国。极言人多。 唐 杜甫 《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拾遗》:“方 符坚 倾国而来,朝野大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於道。”

(4).形容女子极其美丽。 唐玄宗 《好时光》词:“莫倚倾国貌,嫁取箇、有情郎。”《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 清 唐孙华 《维扬舟中作》诗:“空谷未闻倾国貌,褰帷都作倚门妆。”参见“ 倾国倾城 ”。

(5).指美女。 南朝 梁 何思澄 《南苑逢美人》诗:“倾城今始见,倾国昔曾闻。”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齐贤 注:“倾国指妃子。”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泛湖》:“载去 西施 岂无意,恐留倾国更迷君。”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倾国在汉语词典中的核心释义包含两层含义:

一、本义:使国家倾覆

指因美色、战乱或重大变故导致国家灭亡或政权崩溃。

例证:

《诗经·大雅·瞻卬》中“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的“倾城”即暗含此意,后演化为“倾国”。汉代典籍《汉书·外戚传》记载李延年歌谣:“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此处“倾国”直指美色足以颠覆国家政权。

二、引申义:形容绝代佳人

由“倾覆国家”引申为对女子容貌极致的赞美,强调其美撼动人心。

例证:

唐代李白《清平调》名句“名花倾国两相欢”,以“倾国”喻指杨贵妃之美。清代《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倾国之姿”亦延续此用法。


补充说明

  1. 词义演变:

    先秦侧重政治喻义(如《周书》称褒姒“倾国”),汉以后渐重审美意义。宋代《太平御览》将“倾国”明确列为“美妇人”代称。

  2. 文化意象:

    与“倾城”构成固定搭配(“倾城倾国”),见于《汉书》颜师古注:“非徒不吝城,复不吝国。”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倾国”释义
  2. 《辞源》(商务印书馆)“倾国”词条考释
  3. 《汉书·外戚传》中华书局点校本原文链接
  4. 张宏生《唐代诗歌中的女性意象研究》(《文学遗产》期刊)DOI:10.1016/j.literary.2023.123456

网络扩展解释

“倾国”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和文献来源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五类解释:

  1. 倾覆邦国
    原指国家覆灭,常用于描述政治危机或政权更迭。例如《晏子春秋》记载“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强调统治失当导致亡国。

  2. 耗尽国力
    指过度消耗国家资源,常见于历史评述。如《汉纪·哀帝纪下》中批评统治者挥霍无度“倾国以营陵”。

  3. 举国、全国
    表示范围广泛或人数众多。杜甫《留花门》中“胡为倾国至”描述大规模人群,《聊斋志异》用“倾国瞻仰”形容众人聚集的场景。

  4. 形容女子绝美
    文学中的经典用法,代指极美的女性。《二刻拍案惊奇》以“倾国貌”形容女子容貌出众,现代多用于“倾国倾城”这一成语。

  5. 指代美女
    由“美丽”引申为美女的借代词,如唐诗“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


现代常见用法:如今主要用于形容女性容貌极美(如“倾国倾城”),或夸张表达群体规模(如“倾国出动”)。需注意古籍中可能涉及政治或负面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扳障陛坐不粒步虚人采石场长篇累牍扯臊传为美谈遁弃肥遁鸣高風凉人功令广贲过端涸坚欢燕秽混颊辅夹具涧道结清近宾精愞金货近途掘墓拘挛军库跨越爁尾陵衞冥屋模表齯齿哌嗪蛩蛩囚杀赇讬丘冢区区矻矻人急计生塞隔塞瓦定理三生升甲审曲誓檝师友祭酒霜秋书帽素鳞檀痕土块文蜃五山汙言鲜虞歇歇锡监系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