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 重诲 ﹞轻信 韩玫 之譖,而絶 钱鏐 之臣;徒陷 彦温 於死,而不能去 潞王 之患……四方骚动,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投膏止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óu gāo zhǐ huǒ,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如下: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方法失当”的危害性,常用于警示决策需审慎。其英文释义为“pour oil on the flames to put out a fire”。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的历史背景或具体案例,可参考《新五代史》相关记载或权威词典释义。
《投膏止火》是一个成语,意指通过采取紧急措施来解决危机或紧急情况。这个成语比喻在紧急时刻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危害停止。
成语《投膏止火》的拆分部首为手和足,部首手表示有关动作的含义,而足则表示与位置或状态有关的意义。根据部首手和足,可以推测出与手和足相关的动作和位置。
根据笔画,成语《投膏止火》一共有15个笔画。
成语《投膏止火》最早出现在《晋书·谢安传》中。传说当时谢安曾在与石勒作战时,用油脂涂抹在战马上,使火箭无法起作用,从而成功抵挡对手。
成语《投膏止火》的繁体形式为「投膏止火」。
成语《投膏止火》的古时候写法为「投膏止火」。膏是指调制成软膏状的药物。
他遇到问题时总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像投膏止火一样解决了麻烦。
投机、膏汁、止住、火灾
应急处理、即时应对
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