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上跳。《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魏犫 束胸见使者,曰:‘以君之灵,不有寧也。’距跃三百,曲踊三百。” 杜预 注:“曲踊,跳踊也。” 孔颖达 疏:“曲踊,以曲为言,则谓向上跳而折復下。”一说为横跳。《左传杜解补正》引 邵宝 曰:“跃踊者,皆絶地而起,所谓跳也。距跃,直跳也。曲踊,横跳也。横跳必先直而旋,故不曰横而曰曲。”后用以泛指跳跃,表示奋厉的气概。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匹夫能曲踊,万骑可横行。” 清 赵翼 《行围即景·跳驼》诗:“是谁捷足矜跳腾,曲踊能向驼身越。”
“曲踊”是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曲踊”指跳跃动作,具体形态存在两种解释:
该词被引申为奋厉气概的象征,常见于诗文:
历代注疏对“曲踊”的形态存在分歧:
现代词典多综合古注,定义为泛指跳跃,强调动作中蕴含的勇猛精神()。近义词如“距跃”(直跳)常与之对举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左传》原文及历代注疏文献。
《曲踊》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即以曲调和舞蹈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艺术表演。
《曲踊》由曲(音:qū)和踊(音:yǒng)两个部分组成。
部首分别为“曰”、“足”,它们的笔画数分别为4画和7画。
《曲踊》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艺术,它是演艺形式中的一种。
繁体字的写法是「曲踴」,在传统文化中也广泛应用。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曲和踊的形态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篆书演变而成的隶书中,字形会有些变化。
1. 他们的表演将曲踊的精华展现给观众。
2.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上,人们会穿上华丽的服装,跳起曲踊舞。
组成《曲踊》的两个字都可以和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语,例如:
曲曲弯弯、曲解、踊跃、踊心等。
关于曲踊的近义词包括:舞蹈、舞艺;反义词则没有明确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