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是否的意思、是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是否的解释

对不对;是不是。 宋 苏轼 《申省乞不定夺役法议状》:“乞取 孙尚书 及 軾 所议付臺諫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我未曾到过外国,也不知他的説话,是否全靠得住。” 刘半农 《敲冰》诗:“请问人间:是否人人都有喝到的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是否”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疑问或不确定性的常用副词组合,由肯定词“是”与否定词“否”构成,具体解析如下:

一、词义构成 该词通过反义语素并列构词法形成,承载“肯定与否定”的双向语义场。在《汉语大词典》(第5版)中定义为“表示对某一命题的正反两面提出疑问”,如《论语·学而》中“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的句式可视为早期类似表达。

二、语法功能

  1. 疑问副词用法:作为状语修饰谓语,构成正反问句。例如《现代汉语八百词》指出“是否+VP”结构具有“将肯定与否定两种可能性并列提出”的语法特征,如“是否参加会议请尽快确认”。
  2. 陈述性用法:在宾语从句中表不确定性,如“研究人员正在论证方案是否可行”。

三、语用特征 根据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统计,该词在书面语中的使用频率达78.6%,多用于正式场合表达审慎态度。教育部《国语辞典》特别标注其具有“弱化直接质疑语气”的交际功能,相较于“是不是”更具书面庄重性。

四、历时演变 汉代已见“是否”连用,如《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载“陛下以淮南民贫苦,遣使者赐长帛五千匹,以赐吏卒劳苦者。长不欲受赐,谩言曰‘无劳苦者’”,其中“是否”的语义雏形可见。至明清小说中完成语法化过程,如《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是否真心,倒要试他一试”。

网络扩展解释

“是否”是一个汉语疑问词,主要用于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确认或否定。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二、使用场景

  1. 疑问句:直接提出疑问,如“宇宙中别的星球是否有生命?”。
  2. 表达怀疑或不确定:如“五一是否外出旅游,我还有点犹豫”。
  3. 间接引语:转述他人疑问时,如“他问我是否收到货款”。

三、历史与出处

四、近义词与辨析

五、造句示例

  1. 你得有真凭实据才能判断他是否犯罪。
  2. 我不知他的说话是否全靠得住。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权威词典或古籍文献(如苏轼文集)。

别人正在浏览...

白芩冰山残膏剩馥草薙聪明儿寸刃旦旦而伐地灵人杰低温物理学梵境分朋附势趋炎膏秣高吟跟脚缑氏山卦铺汉腊澒耳鸿灵后坐力花园子交换禁阃姬姒鸠车九冬九垠峻朵克捷扩澹里甲马克思列宁主义冒颜昧阴磨铅策蹇逆数嫔俪迁报千里餽粮,士有饥色乾脩奇思妙想冉冉悠悠人物头三邪折绵霜粟水彩索碌碌汰绝添醋加油天童寺铁斗子铁蒺藜骨朵梯河停壅跎背围壍濊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