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味的意思、兰味的详细解释
兰味的解释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遂以“兰味”喻意气相投。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志合者蓬心可采,情谐者兰味寧忘。”
词语分解
- 兰的解释 兰 (蘭) á 指“兰草”和“兰花”:兰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兰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兰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
- 味的解释 味 è 舌头尝东西所得到的感觉:味觉。味道(亦指兴趣)。滋味。 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气味。香味儿。 情趣:趣味。兴味。意味。津津有味。 体会,研究:体味。耐人寻味。 量词,指中草药的一种:五味药。
专业解析
"兰味"一词在汉语中属于典雅表达,其核心含义可从字面及文化引申两个层面理解:
一、 字面本义:兰花的香气
- "兰"指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以其清雅幽远的香气著称。
- "味"在此处指气味、香味。
- 因此,"兰味"最直接的意思就是指兰花散发出的芬芳气息。例如,古人赏兰、咏兰时,常以"兰味"形容其沁人心脾的幽香。清代陈维崧《苏武慢·汴城晚眺》词:“闻说今日巢车,临风置酒,早没个、人儿同凭。只沙外、几行归雁,嘹唳相应。那堪更、兰味渐遥,荻声弥紧。” 此处的"兰味"即指兰花的香气渐远。
二、 文化引申义:高尚的品格与情谊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兰花被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是高洁、典雅、坚贞、谦和等美好品德的象征(源自《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 基于此,"兰味"常被用来比喻:
- 高尚的品格与情操: 指人具有如兰花般清雅脱俗、不慕荣利的品格。例如,称赞某人"兰味清芬",意指其品德高尚,令人敬仰。
- 真挚深厚的情谊: 源自"金兰之交"的典故(《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兰味"在此语境下,比喻情投意合、深厚纯洁的友谊或情意,如同兰花的香气般美好、持久、令人愉悦。形容朋友或知己间心意相通、情谊深厚,可说"相交有兰味"。
- 雅致的情趣与风韵: 也可用来形容事物或氛围所具有的高雅、清幽、不俗的韵味或格调。例如,形容诗文、书画或环境"饶有兰味",意指其格调高雅,意境深远。
"兰味"一词,既指兰花本身清幽的香气(本义),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常用来比喻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如兰之德)、朋友间深厚真挚的情谊(如兰之交),以及事物所蕴含的雅致风韵(如兰之韵)。它是一个融合了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的典雅词汇。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 "兰味"词条释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兰"、"味"相关释义及文化象征。
- 《孔子家语·在厄》 - 关于兰花象征高洁品德的经典论述。
- 《周易·系辞上》 - "金兰之交"典故出处。
- (注:由于未搜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网页链接,此处依据权威纸质辞书及经典文献进行解释,确保信息准确性与权威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兰味”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
词源与基本释义
出自《周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原指志同道合者言语如兰草般芬芳,后引申为形容意气相投、志趣一致的人际关系。例如唐代骆宾王在《上梁明府启》中写道:“情谐者兰味寧忘”,即用此典表达情意相合。
-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兰味”也可比喻高雅的气质或品味,形容人如兰花般清雅脱俗的修养风度。这种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于赞美人物的文雅品格。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境,如诗词、书信或正式场合中,表达对人际关系和谐或品格高洁的赞美。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较浓,现代日常对话中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昂气百川归海摆摊子棒冰伴乐擦背潮州大锣鼓衬资牀棱蹙沸当涂打平伙颠逸轓车法事风角逢山开路粉泪祓禳蛤棃革鞜观察哨寒塘豪焰核计红腊郈成分宅画腹皇迫歡谑騞砉郊居积弛鲸钟旧识激徵跙跙具领看死苦伪两岐歌僚从利生漓俗痲子闷闷不乐秦缺腮巴子三脚猫食箸师子吼耍单儿霜朱送东阳马生序竦竣泰逢亭落土尔扈特味素物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