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后遂以“兰味”喻意气相投。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志合者蓬心可采,情谐者兰味寧忘。”
“兰味”是一个源自中国古典文献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词源与基本释义
出自《周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原指志同道合者言语如兰草般芬芳,后引申为形容意气相投、志趣一致的人际关系。例如唐代骆宾王在《上梁明府启》中写道:“情谐者兰味寧忘”,即用此典表达情意相合。
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如)提到,“兰味”也可比喻高雅的气质或品味,形容人如兰花般清雅脱俗的修养风度。这种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用于赞美人物的文雅品格。
使用场景:多用于书面语境,如诗词、书信或正式场合中,表达对人际关系和谐或品格高洁的赞美。需注意其古典色彩较浓,现代日常对话中较少使用。
《兰味》是一个汉语词汇,一般用来形容物品或场景中所散发出的淡雅、清香的味道,有时也可以指某种艺术表达中的优雅之感。
《兰味》的部首是“⺾”(又称为“丨”,表示草木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4。
《兰味》一词中的“兰”意指兰花,而“味”则表示气味或风味。兰花作为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卉,常常具有清香的气味,因此形成了“兰味”这个词。
《兰味》的繁体字为“蘭味”。
在古代,人们使用硬笔书写汉字。在这种情况下,兰味的写法为“{{Unicode|兰味}}”。
1. 这种花香扑鼻,散发着一股清新的兰味。
2. 这首诗充满了兰味,如同置身于花海之中。
1. 兰花: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美丽的花朵和清香的气味而闻名。
2. 兰室:指专门用来种养兰花的房间。
3. 兰汤:指以兰花为原料制成的香味汤料。
1. 清香:指味道纯净、香醇的气味。
2. 芬芳:指香气浓郁、迷人的味道。
1. 臭味:指存在不好闻或令人讨厌的气味。
2. 酸臭:指具有酸味和臭味的气体或物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