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旷绝的意思、旷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旷绝的解释

(1).空缺;断绝。《吕氏春秋·开春》:“ 周厉 之难,天子旷絶,而天下皆来谓矣。” 高诱 注:“难, 厉王 流于 彘 也。 周 无天子十一年,故曰旷絶也。”《史记·孝武本纪》:“封禪用希旷絶,莫知其仪礼。”《隋书·经籍志二》:“穷居侧陋之士,言行必达,皆有史传。自史官旷絶,其道废坏。” 章炳麟 《文学说例》:“ 晋 令有‘覆逴’,而 唐 人谓检察试探为‘覆坼’,此竝旷絶千年,或数百稔,不见於文辞久矣。”

(2).从来没有;绝无仅有。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文攀 渊 卿 ,史类 迁 固 ……乃上代而少双,故叔世而旷絶。”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之二:“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禁苑用舆》:“宰臣 严分宜 ,以衰老得赐腰舆。至八十再赐肩舆,为古今旷絶之典。”

(3).僻远;荒僻。 元 揭傒斯 《赠项链》诗:“ 燕 赵 虽旷絶,倐忽一往还。”《明史·外国传八·鞑靼》:“ 东胜 而外,土平衍,敌来,一骑不能隐, 明 初守之,后以旷絶内徙。” 清 顾炎武 《北岳辨》:“故五岳之祠皆在山下;而肆覲诸侯、考正风俗,是亦必於大山之阳,平易广衍之地,而不在险远旷絶之区也明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旷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结合权威文献及用法示例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空缺;断绝

    • 指事物中断或长期缺乏。如《吕氏春秋·开春》中“天子旷絶”指周厉王流放后王位空缺十一年;《史记·孝武本纪》提到封禅礼仪因年代久远而“旷绝”失传。
  2. 绝无仅有;从未有过

    • 强调罕见或独特。如南朝江淹《伤友人赋》用“旷绝”形容友人才华绝世;明代沈德符记载严嵩受赐肩舆一事被称为“古今旷絶之典”。
  3. 僻远;荒僻

    • 描述地理位置偏远荒凉。如元代谢傒斯诗中的“燕赵虽旷絶”;清代顾炎武《北岳辨》提到五岳之祠不在“险远旷絶之区”。

二、词源与构成


三、用法与例句

  1. 文献用例

    • 《隋书·经籍志》:“自史官旷絶,其道废坏”(指史官职位长期空缺)。
    • 元稹《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形容所爱之人举世无双)。
  2. 现代适用性

    • 多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讨论,如描述历史断层(“文化传承旷绝”)、地理特征(“旷绝之地”)或强调独特性(“旷绝古今”)。

四、总结

“旷绝”是一个兼具时间、空间及状态描述的复合词,需结合语境判断具体含义。其核心围绕“空缺”“罕见”“荒僻”三个维度展开,常见于古典文献及历史研究236。

网络扩展解释二

旷绝

旷绝是一个汉字词语,含义是形容非常冷落、荒凉,没有生气和活动。它由两个部首组成:旦(日字底部)和果(木字右边)。该字共有9个笔画。

“旷绝”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旷”意为广阔、开阔,而“绝”意为断绝、中断。因此,“旷绝”字面上表示一种宽广而绝望的状态,形容某个地方毫无生气和活动。

在繁体字中,旷绝的写法为「曠絕」,字形上比简体字略有不同,但意义相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如《说文解字》中的写法为「曠絕」,在这个版本中,“旷”部的日字中间没有横线,而是两竖线,和“鸟”字的写法相似。这种古代写法也是早期印刷版《康熙字典》所使用的字体。

以下是一些使用“旷绝”的例句:

  1. 这个地方荒凉的很,看起来旷绝无人。
  2. 战后的废墟上,旷绝的景象让人心痛。
  3. 他孤独地走过旷绝的沙漠,没有目的地。

与“旷绝”相关的组词有:“荒凉”、“冷落”等。

与“旷绝”意思相近的词汇有:“荒芜”、“寂静”、“冷清”等。

与“旷绝”意思相反的词汇有:“热闹”、“繁华”等。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