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拈敠的意思、拈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拈敠的解释

见“ 拈掇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拈敠(niān duó)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用手估量物体轻重,后引申为斟酌、权衡利弊的抽象意义。该词由“拈”(用手指夹取)与“敠”(同“掇”,拾取)复合而成,强调通过细微动作进行判断的意象。以下从释义、源流及用例三方面详述:


一、释义与字源

  1. 本义

    指以手指反复拈取物体,感知其重量或质地。

    例:《汉语大词典》释为“用手估量轻重”,如“拈敠丝绵,知其厚薄”。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3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引申义

    扩展为对事物或情况的谨慎权衡,常见于古典文献中表示决策前的深思熟虑。

    例: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凡事须拈敠轻重,勿可草率。”

    来源:《朱子语类》,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历史源流与用例

  1. 早期用例

    唐代禅宗文献已见该词,如《景德传灯录》载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拈敠不起。” 此处以“无法拈敠”隐喻佛法超越世俗衡量。

    来源:《景德传灯录》卷十,大正藏刊本。

  2. 宋明理学中的发展

    理学家用以强调道德抉择需细致权衡,如王阳明《传习录》:“心之所发,须是拈敠得是非明白。”

    来源:《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中,“拈敠”因生僻而极少使用,但“拈”字保留于“拈轻怕重”(挑剔逃避)、“拈花一笑”(禅意)等词中;“敠”则几乎仅存于古籍。当前权威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词典》未收录该词,其释义需依托古代文献考据。

综合来源参考: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朱子语类》(中华书局)
  3. 《景德传灯录》(大正藏)
  4.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拈敠”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权威信息如下:

1.基本含义与发音

2.延伸用法

3.使用场景

4.注意事项

若有进一步考据需求,可查阅《朱子语类》等古籍,或咨询专业汉语言学者。

别人正在浏览...

八等白丁俗客谤詈背地背公表用昌仆澶湉怊怅朝觌楚贰词官单衾悼惧點寶繁绣焚香膜拜奋张负素甘分感纳膏面哽吃攻占泸定桥古代希腊过正海豹还路猴刺脱洄水家访涧门竭愚金谷老揪捽急景凋年吉云草橛饰蔻丹老骥伏枥廉能辽天老鹤邻和龙旆緑黛埋窆卖官卖爵免税商店茗粥内外烹燔七庙略伸手水明山秀疼惜听见风就是雨徒咢脱腕未形忤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