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le men tied down to a routine post;ambition survives even in old age like the old steed in the stable that still wants to gallop a thousand li ]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有志功业的人)比喻年已老但雄心壮志不减当年。
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他晚年仍在科研工作上努力钻研;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三国 魏 曹操 《步出夏门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后常以喻有志之士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宋 陆游 《闻虏乱有感》诗:“羞为老驥伏櫪悲,寧作枯鱼过河泣。” 宋 陆游 《与何蜀州启》:“老驥伏櫪,虽未歇於壮心;逆风撑船,终不离於旧处。”
“老骥伏枥”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虽年老但仍有远大志向和进取精神。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更多例句或延伸知识,可参考相关典籍或权威词典。
《老骥伏枥》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年迈的人依然能够斗志昂扬,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老(⺹口)- 骥(马口木)- 伏(人口亻)- 枥(木虍木)。
来源:《老骥伏枥》出自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中的一句话:“斩木为兵,以敌败军,多所伤恤。夫起见者,或系一响之故,或流涕之中,至于珪璧,非所谓栖迟老骥伏枥之乎?粟矣三长,麦矣二蓄,何患学尚不藉?”成语中的“老骥伏枥”形象地描绘了壮年时的马儿伏在马棚中休息的场景,比喻年迈的人依然保有强烈的斗志和强大的能力。
繁体:老驥伏櫪。
古时汉字写法:古代的写法为:老駒伏棘。
例句:他年过七旬,却依然充满活力,真是老骥伏枥,令人敬佩。
组词:老当益壮、骥子龙文、伏龙芝麻、枥木遗臭。
近义词:壮志凌云、奋发图强、不屈不挠。
反义词:朽木不折、虎头蛇尾、无所作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