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觌的意思、朝觌的详细解释
朝觌的解释
早晨出现。《左传·昭公四年》:“古者,日在北陆而藏冰;西陆朝覿而出之。” 杜预 注:“春分之中,奎星朝见东方。”《国语·周语中》:“火朝覿矣。” 韦昭 注:“火,心星也。覿,见也……朝见,谓夏正十月晨见於辰。”
词语分解
- 朝的解释 朝 ā 早晨:朝阳。朝晖。朝暮。朝霞。朝气。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复无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对着:朝向。朝前。朝阳。坐北朝南。 封建时代臣见君;亦指宗教徒
- 觌的解释 觌 (覿) í 相见:觌面(见面或当面)。 笔画数:; 部首:见;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朝觌”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áo dí,由“朝”(早晨)和“觌”(相见、显现)组合而成,字面含义为“早晨出现”,多用于描述天体或自然现象在清晨时分的显现。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朝:指早晨,如“朝阳”“朝霞”。
- 觌:读作dí,意为“相见”或“观察”,引申为“显现”。其字形由“卖”和“见”组成,但读音与这两个部分无关,需特别注意。
2. 具体用法
- 天文现象描述:古代文献中常指星辰、气象等在清晨显现。
例如《左传·昭公四年》:“西陆朝觌而出之”,指春分时奎星(属西方七宿)清晨出现于东方。
- 历法与劳作参考:古人通过观察“朝觌”现象安排农事。如《国语·周语中》提到“火朝觌矣”,指心星(大火星)在特定时节晨见,标志冬季开始。
3. 文化背景
- 该词体现了古代中国对天象的重视,将自然现象与生活、历法紧密结合。例如《广韵》等古籍中均有相关注音和释义。
常见误读与辨析
- 觌字易错读:因含“卖”和“见”,常被误读为mài 或liàng,正确读音为dí。
- 与“睹”区别:“睹”仅表示“看见”,而“觌”更强调主动显现或观察的过程。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天文学背景,可参考《左传》《国语》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朝觌(cháo cì)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为“日”和“觖”,总计6个笔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意思是早上出门观看、参观。在繁体字中,“朝觌”这两个字的写法保持不变。古时候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整体形状和意义保持相似。以下是一个关于“朝觌”的例句:“早上起来,我朝觌了一下窗外的景色。”
除了“朝觌”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组词,例如“朝拜”、“观览”等。这些都是表示早上观看、参观的意思。另外,也有一些近义词和反义词可以与“朝觌”搭配使用,如“晨观”和“暮观”、“朝圣”和“观光”等。
希望这些简洁明了的回答能帮到您!请不要犹豫,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我会尽力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鏊头禀受晨膳搥胸跌脚春老楚腰打褙打并伙冬桃斗分饵诱发谋饭数俸钞分役负耒腐灭皋鱼歌凤过茶魂惊魄落俭克浇弛羁旅之臣旌弓近器计穷势迫九逝卷舌元音钧安餽赆美利奴羊毛美唐名垂后世命工鍪甲奴隶主牵顿跄跭齐口其命维新晴波青莲域伤愍涚水厅头頽壖脱败蛙鼓偎并尾狐唯恐僞意五龙无名白悟入雾散潇条恓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