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桃的意思、伯桃的详细解释
伯桃的解释
(1).指 战国 时 燕 人 左伯桃 。与 羊角哀 为友。闻 楚王 招贤,同赴 楚 ,道中遇雨雪,粮少衣薄,势难俱生。 伯桃 留衣粮与 哀 ,自入空树中死。 哀 独行仕 楚 ,显名当世,遂启树发 伯桃 之尸厚葬之,亦自尽。见《后汉书·申屠刚传》 李贤 注引《烈士传》。 唐 罗隐 《两同书·同异》:“ 瞽瞍 愚而 重华 圣, 盗跖 贪而 柳下 廉, 刘季 困而 纪信 焚, 伯桃 饿而 角哀 死。” 唐 吴筠 《经羊角哀墓作》诗:“ 伯桃 葬 角哀 ,墓近 荆将军 。”
(2).借指生死与共的朋友。 程善之 《革命后感事和怀霜作即用其韵》:“死作 伯桃 甘共塚,生非 张禄 厌高官。”
词语分解
-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 桃的解释 桃 á 落叶小乔木,品种很多,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味甜,有大核,核仁可入药:桃儿。桃李(喻所教的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喻实至名归,尚事实,不尚虚名)。世外桃源(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
网络扩展解释
“伯桃”一词在汉语中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主要依据历史典故和引申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说明:
一、历史人物典故(主流解释)
“伯桃”指战国时期燕国人左伯桃,他与羊角哀的生死之交故事被广泛传颂。据《后汉书》注引《烈士传》记载:
- 事件背景:二人听闻楚王招贤,结伴前往楚国。途中遭遇雨雪,粮衣匮乏,难以共同存活。
- 舍己为友:左伯桃将仅有的衣物和粮食留给羊角哀,自己藏身空树中冻饿而死。
- 后续发展:羊角哀到楚国后受重用,功成名就后返回厚葬伯桃,最终自尽殉友。
此典故衍生出成语“羊左之交”,成为生死至交的代名词(如唐代吴筠诗句“伯桃葬角哀,墓近荆将军”)。
二、引申含义
- 象征意义:指代可以托付生死的挚友(如程善之诗句“死作伯桃甘共塚”)。
- 误用情况:部分现代词典将“伯桃”单独解释为“公正执法”的成语,这可能是对“伯”字官职含义的引申,但缺乏广泛典故支撑,建议以历史人物典故为优先释义。
三、使用建议
在文学或日常表达中,若需强调深厚友谊,优先采用左伯桃与羊角哀的典故;若涉及古代司法公正主题,需结合具体语境谨慎使用“公正”含义。
注:可通过、3查看《后汉书》相关原始文献引述,、4提供部分现代词典释义差异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二
伯桃(bó táo)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大桃子”。它的部首拆分是“大”和“木”,其中“大”表示形容词的含义,而“木”表示本字是一个与木材相关的字。在伯桃这个词中,“大”用来形容桃子的尺寸较大,而“木”则表示这个字与桃子的树木相关。
伯桃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中。它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一书中,被列为释文字之一。在古代的汉字中,伯桃的写法并不完全与现代相同。古时候的写法中,“木”字的右边有三个“于”字旁,表示桃子是在树木的茂盛之下生长的。
繁体字中,伯桃的写法与简体字基本相同,不过繁体字的字形稍微繁琐一些。伯桃的繁体字为「伯梼」。
下面是一个关于伯桃的例句:
在果园里,我看见了一颗伯桃,它又大又甜。
伯桃的近义词可以是“巨桃”或“大桃子”,都表示桃子的尺寸较大。而反义词则可以是“小桃子”或“小果子”,表示桃子的尺寸较小。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助到你!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