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效官的意思、效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效官的解释

(1).授官。《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宣王 有志,而后效官。” 杜预 注:“效,授也。”《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通其旁径,必彫风俗;召以效官,居然尸素。”

(2).引申指做官。 南朝 梁 江淹 《拜中书郎表》:“臣幼乏篆刻,长睽图史,智罕效官,志闋从政。” 唐 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我本山中人,误为时网牵,牵率使读书,推挽令效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效官”的汉语词典释义

“效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担任官职、履行官职职责。具体可从以下层面解析: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效:本义为“献出、尽力”,引申为“效力、服务”。
    • 官:指官职、官位、官府职务。
    • 合义:“效官”即“效力于官职”,意为出任官职、在官位上尽职尽责。它强调个体接受并承担起官职所赋予的责任与义务。
  2. 具体应用与语境:

    • 授官任职:指被授予官职并开始履职的过程。例如《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效官于王室。” 意指在周王室担任官职。
    • 履行职责:指在担任官职期间,恪尽职守,完成分内的公务。如“夙夜在公,勤勉效官”,形容官员勤于政务。
  3. 辨析与关联概念:

    • 与“效忠”区别:“效忠”侧重于对君主或国家的忠诚奉献,而“效官”更侧重于担任官职、履行具体职务的行为本身。
    • 与“仕宦”关联:“仕宦”泛指做官、官场生涯,范围较广;“效官”则更具体地指向担任官职并尽责的行动。

典籍例证与权威参考:

“效官”一词,源于古代典籍,意指出任官职并克尽厥职。它既包含被授予官职(授职)的动作,也强调在官位上尽责履职(尽责)的状态,是描述古代官员任职行为的经典词汇。

参考资料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 - 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效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1. 授官
    指授予官职的行为。该用法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宣王有志,而后效官。”()杜预注:“效,授也。”意为周宣王有志向,之后授予官职。《晋书·阮籍嵇康等传论》也提到“召以效官,居然尸素”,指被召授官职却无所作为()。

  2. 引申指做官
    强调担任官职的职责或状态。例如南朝江淹在《拜中书郎表》中自谦“智罕效官”,表示自己缺乏为官的才智();唐代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中“推挽令效官”则描述被推举做官的经历()。

用法说明
“效官”属于古代文献中的正式用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其核心含义围绕官职的授予与履职,常见于史书、奏表及诗词中()。

别人正在浏览...

笨汉闭拒谄冒痴床宠惑宠注穿败待替大声定向培养多种经营二司繁本凡限古剌剌豪市和会横赋红铅化人揭帝鲒酱寄居景星精修筋驽机轴举场浚源戡复科伦坡轲亲腊八面领兑洛灵曼哈顿曼啸冒头明训模放迁窆青圆挼摖入月山铸省骑诗痕石中黄疏澁属相数杂私殖蜿绕伪巧无可置喙无情无绪弦鞉萧爽遐篆希里打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