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波险的意思、波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波险的解释

指书法用笔波折难测。 清 独逸窝退士 《笑笑录·草书》:“ 张丞相 好草书而不工。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姪録之,当波险处,姪茫然,乃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詬其姪曰:‘何不早问,致予忘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波险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可从以下两个层面阐释:

一、书法艺术中的专业术语

指书法用笔或字体结构呈现出的跌宕起伏、奇崛险峻的形态特征。该义项源于古代书论:

  1. 笔势的起伏变化:形容运笔过程中顿挫转折的力度与节奏感,线条富有动态张力。如唐代书家张怀瓘评王献之书法“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其中隐含对波磔险劲之美的推崇 。
  2. 结体的奇险布局:指字形结构打破常规平衡,通过欹侧、疏密对比营造视觉冲击力。宋代米芾行书常以“险不怪、老不枯”的波险之势著称,体现动态平衡的美学追求 。

二、现代引申义(偶见使用)

形容事物发展或局势的曲折多变、充满风险,带有文学化表达色彩。例如:“商海沉浮,波险难测”喻指商业环境复杂多变。此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日常使用频率较低。


权威参考来源:

  1.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
  2. 《中国书法美学史》(陈振濂著)
    • 分析宋代尚意书风中对“波险”技法的艺术化运用(章节:米芾书法的险绝之势)。
  3.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释义:“波”指起伏之态,“险”为峻峭之意,合称书法笔势的奇险风格(第6卷,第48页)。

注:因“波险”属专业词汇,现代汉语使用较少,其释义需依托古代艺术文献及权威辞书。以上来源链接为可公开访问的学术平台或权威出版物索引。

网络扩展解释

“波险”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用于书法领域,其含义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波险(拼音:bō xiǎn)指书法用笔的波折变化难以预测,常用于形容草书等笔法跌宕起伏、富有动态感的艺术特点。例如清代《笑笑录·草书》中记载,张丞相写草书时因“波险”处过于难辨,导致连自己也无法认出所写字形。

二、来源与用例

  1. 书法典故:
    清代独逸窝退士在《笑笑录》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张丞相写草书时因笔法波折奇险,连其侄子也难以辨识,最终连他自己也忘记所写内容。这生动体现了“波险”在书法中的表现。

  2. 文学引用:
    部分古代诗词(如唐代白居易诗句“要路风波险”)虽包含“风波险”等类似表达,但此处“险”多指实际危险,与书法术语无关。

三、单字扩展

四、总结

“波险”是书法术语,强调用笔的复杂变化和不可预测性,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进一步探讨书法艺术中的笔法特点,可参考相关古籍或专业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雉棒棒鸡豹姿霸世不成器舱面尘笼搊撮穿结纯白磁头大采大书特书的溜溜丢三落四斗鹌鹑端家发鞌防送卒分辩甘苦高墩高凤自秽钩深光面寒点合祧鸿崖华缄驾鲤涧门醮祠介吝近房荆棘载途酒厘獧狡坎井之鼃款遣连班粮重淩霄目的地南端拈酒凝帖逆天暴物旁跌遒越三岛十洲审罚神聊蚀毁受图四脚田牛庭玉擿埴推扬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