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伽蓝的意思、伽蓝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伽蓝的解释

[梵samghrma]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意译“众园”或“僧院”。佛教寺院的通称

我不如走到伽蓝殿中,问个终生的吉凶。——《英烈传》

详细解释

(1).梵语僧伽蓝摩译音的略称。意为众园或僧院,即僧众居住的庭园。后因称佛寺为伽蓝。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伽蓝之内,花果蔚茂,芳草蔓合,嘉木被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伽蓝十餘所,僧众二千餘人,习学小乘教説一切有部。”《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僧伽蓝译为众园。《僧史略》云:‘为众人园圃。园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则生殖道芽圣果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儗播布美术意见书》四:“伽蓝宫殿,古者多以宗教或帝王之威力,令国人成之;故时世既迁,不能更见,所当保存,无令毁坏。”

(2).伽蓝神的省称。《西游记》第九八回:“佛爷爷大喜,即召八菩萨、四金刚……十八伽蓝,两行排列,却传金旨,召 唐僧 进。”《敕修百丈清规》卷二:“伽蓝土地,护法护人。” 明 无名氏 《精忠记·说偈》:“夜来伽蓝托梦,故人 岳鹏举 来此径过,须当迎接。” 清 侯方域 《重修白云寺碑记》:“三年乃创大殿,建立三佛像,与夫金刚、罗汉、韦驮、伽蓝之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伽蓝是汉语中源自梵语的佛教术语,指代佛教寺院或僧众修行的场所,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伽蓝(qié lán)音译自梵语“saṃghārāma”(僧伽蓝摩),原意为“僧众共住的园林”。在汉语词典中定义为:

“佛教寺院的通称”,特指僧侣修行、供奉佛像的宗教建筑群。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7卷,第1103页)、《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


二、词义演变与文化内涵

  1. 狭义指寺院建筑

    初指印度僧团静修的园林,传入中国后演变为寺院代称。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洛阳佛寺盛况,“伽蓝”即指寺院建筑实体。

    来源:《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广义含宗教功能

    延伸为具备佛殿、经堂、僧舍等完整设施的宗教空间,象征佛法传播的场所。如唐代义净《南海寄归传》载:“伽蓝乃施主福田,僧众依止。”

    来源:《佛学常见词汇》(陈义孝编)。


三、宗教意义与象征


四、文学与历史用例


引用说明

因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佛学大辞典》)及古籍原典(《洛阳伽蓝记》《全唐诗》)无官方电子版链接,此处标注纸质文献来源。如需在线考据,可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或中华古籍资源库(国家图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伽蓝”是汉语中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读音
    正确读法为qié lán(非“jiā lán”或“gā lán”),其中“伽”为多音字,此处取梵语音译。

  2. 词源
    源自梵语“僧伽蓝摩”(Saṃghārāma),意为“僧众共住的园林”或“僧院”,后演变为佛寺的统称。


二、核心含义

  1. 佛教寺院

    • 指僧人居住、修行的场所,如“龙华寺”等传统佛寺。
    • 在《洛阳伽蓝记》中,伽蓝被描述为“花果蔚茂,芳草蔓合”的清净之地。
  2. 伽蓝神

    • 佛教护法神的统称,如“十八伽蓝”或民间信仰中的关羽(关公)也被尊为伽蓝菩萨。

三、结构与文化延伸

  1. 寺院结构
    传统伽蓝遵循“七堂伽蓝”布局,包括佛殿、法堂、钟楼等建筑。

  2. 现代延伸
    现代语境中,“伽蓝”可比喻宁静优雅的环境(如“都市伽蓝”)。


四、常见误区


如需进一步了解佛寺建筑或护法神体系,可参考《洛阳伽蓝记》等古籍或佛教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班联鞭励扁卢冰轮不止骋迹痴雨川地错到底呆顿顿电挂洞见东摇西摆杜仪幡竿忿斗伏薮干实更筹钩佩怪味光趺观目寡气孤鹤横分黄齑白饭黄金弹蛱蜨图肩拱脚搭着脑杓角牴警绳金筒籍配磕头礼拜宽限溃蹶令人发指龙准公峦纹卖炉墨义凝烟彯萧齐土绕搭三点时习诉控田连仟伯田稺土步退言緼缕武昌剩竹务工小蓟笑容可掬谐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