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称“ 南之威 ”。 春秋 时 晋国 的美女。《战国策·魏策二》:“ 晋文公 得 南之威 ,三日不听朝,遂推 南之威 而远之,曰:‘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盖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不可以 无盐 宿瘤 之丑,而谓在昔无 南威 西施 之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欵步而入,秋波流慧,娇媚可怜,窃意西子、南威,不是过也。”后因泛指美人。 南朝 陈后主 《日出东南隅行》:“重轮上瑞暉,西北照 南威 。 南威 年二八,开牖敞重闈。” 宋 徐铉 《寄锺谟》诗:“假中西阁应无事,筵上 南威 幸有情。”
(2).谓南方极热的暑气。《文选·鲍照<苦热行>》:“赤阪横西阻,火山赫南威。” 张铣 注:“南方之威色。” 唐 白居易 《秋热》诗:“ 西江 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
(3).橄榄的别名。 明 陶宗仪 《辍耕录·事物异名》:“南威,橄欖也。”
“南威”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南威”亦称“南之威”,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著名美人。据《战国策·魏策二》记载,晋文公得到南威后沉迷其美色,三日不朝,最终醒悟并疏远她,警示后人“美色可能导致亡国”。后世文人常以“南威”代指绝色佳人,如曹植《与杨德祖书》提到“有南威之容,乃可论淑媛”。
“南威”被用来形容南方酷热的暑气。唐代白居易《秋热》诗云:“西江风候接南威,暑气常多秋气微”,鲍照《苦热行》中也有“火山赫南威”的描述,均以“南威”比喻炎热的气候特征。
明代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南威”为橄榄的别称。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现代已较少使用。
说明:以上内容综合了《战国策》、唐诗及古代杂录的记载,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战国策》《文选》等古籍原文。
哀恸癹骫罢箸卜宅常数筹昏翠剡悼念打嘴现世电子技术地梨第目薡蕫豆蓉二月抗争浮嚣还任汗脚衡鉴侯波后车之戒豁然大悟借古喻今介殻旧年卷掳拘缠遽卒空帷款备犛牛聋哑症马韩脉色马饰每日间蜜语甜言木斧排斡眅眼前庭窃咲扫帚星上信沈眠慎重其事蛇珠十目所视水石清华说参请司铎图録忘断危笃乌骨鸡乌玉玦遐畿跣走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