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动泛滥。《淮南子·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
(2).浮靡失实。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之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復其心体之同然。”
“靡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 là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流动泛滥
指事物(如水)不受约束地流动或扩散。例如《淮南子·原道训》中提到:“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 这里形容水势浩大、奔涌泛滥的自然景象。
浮靡失实
形容文风、言辞等虚浮夸张,缺乏真实内容。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批评道:“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靡滥之词章。” 强调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的问题。此外,元代陈栎的诗句“几以失出谴,究竟靡滥臧”也暗含对浮夸不实的否定。
补充说明
靡滥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种事物过多、无节制、无法无天的状态。它通常指的是一种过度、放肆、浪费的表现。
靡(mǐ)的部首是革,笔画数为10;滥(làn)的部首是水,笔画数为13。
靡滥一词最早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后汉书·周勃传》中,“靡竭滥施”一词被用来形容周勃以极尽心力和事情,没有保留任何一点。后来,这一词逐渐演变为靡滥,用以形容某种事物过度、无节制的状态。
繁体字“靡”和“滥”在不同的地区和文化背景中,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古代,靡的写法可能是更加复杂的字形,滥的写法可能也有所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详细列举。
1. 这个城市的腐败现象已经变得靡滥不堪。
2. 过度的娱乐活动使得他的生活变得靡滥混乱。
3. 这部电影的床戏场面被批评为靡滥纷呈。
靡然、靡费、靡靡之音、泛滥、滥用、滥竽充数
肆意、放肆、糟糕、溢美、泛滥
节制、克制、有度、合理、适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