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动泛滥。《淮南子·原道训》:“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
(2).浮靡失实。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辞章之靡滥,功利之驰逐;而但使之孝其亲,弟其长,信其朋友,以復其心体之同然。”
“靡滥”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构成语素和权威辞书角度展开分析:
一、词义解析
“靡”在《汉语大词典》中有“浪费、奢华”之意(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第9册),《说文解字注》引申为“事物过度铺张的状态”。“滥”本义为水满溢出,《广韵》释作“过度、无节制”(来源:中华书局《广韵校释》)。二字组合后,“靡滥”多指浮华过度、缺乏节制的现象,常见于文学批评领域,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曾用“文辞靡滥”评价虚浮文风(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文史通义校注》)。
二、现代汉语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靡滥”可形容资源浪费、风气奢靡或艺术表达过于泛滥,如《现代汉语应用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词汇”,强调其批判性语义色彩(来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现代汉语应用词典》)。该词与“靡费”“浮滥”构成近义词组,但语义强度更高。
三、语用特征
作为联合式复合词,“靡滥”遵循古汉语构词法,常见于政论、文化评论等正式文体。语言学家王力在《汉语词汇史》中指出,此类双音节词多产生于中古汉语时期,通过语素叠加强化表意效果(来源:中华书局《汉语词汇史》)。
“靡滥”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 làn,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流动泛滥
指事物(如水)不受约束地流动或扩散。例如《淮南子·原道训》中提到:“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靡滥振荡,与天地鸿洞。” 这里形容水势浩大、奔涌泛滥的自然景象。
浮靡失实
形容文风、言辞等虚浮夸张,缺乏真实内容。明代王守仁在《传习录》中批评道:“无有闻见之杂,记诵之烦……靡滥之词章。” 强调过度追求形式而忽略实质的问题。此外,元代陈栎的诗句“几以失出谴,究竟靡滥臧”也暗含对浮夸不实的否定。
补充说明
粃僻不妙冲账鹑腊佽助措敛怠容典证低声波都柱丰産丰靡風頭巾干巛槁伏关国归园田居筀竹汩没还祭蚶壳豪吹淮南子圜堵黄海黄楝树换羣鹅壶子检计简集机变浸浸酒坛局格磕头虫叩栧乐用良乐墨猪嫋娜评跋婆官繦至切盼寝宫仍是丧煞僧雏韶脑事大施政十字架四则叹讶天堦违慢仙步涎不痴香地协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