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虬髯客的意思、虬髯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虬髯客的解释

(1).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 隋 末人,姓 张 行三,赤髯如虬,故号“虬髯客”。时天下方乱,欲起事中原。于旅邸遇 李靖 、 红拂 ,与 红拂 认为兄妹,因 李靖 得见 李世民 ( 唐太宗 ),以为“真天子”,乃遁去。悉以其家所有赠 靖 ,以佐真主。临行云:“此后十年,当东南数千里外有异事,是吾得事之秋也。” 贞观 十年, 南蛮 入奏:“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入 扶餘国 ,杀其主自立。” 靖 知 虬髯客 成事,归告 红拂 ,沥酒贺之。见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维扬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见 文皇 ,自惭不逮,甘心逊避。” 沉从文 《王谢子弟》:“我还把 湘云 和你、我三人,比作风尘三侠! 湘云 和七爷都还相称,就只我这 虬髯客 不大好作。”亦省称“ 虬髯 ”。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四:“得地可自王,身为 虬髯 先。” 陈世宜 《寒夜与楚伧秋心共饮》诗:“ 虬髯 不作 扶餘 王,羊头早薄骑都尉。”

(2).借指外国人。 清 黄遵宪 《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虬髯高歌碧眼醉,异方乐衹增人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虬髯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虬髯客”由三字组成:


二、传奇小说人物

虬髯客是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中的核心人物,本名张仲坚,因“赤髯如虬”得名。其故事背景如下:

  1. 出身与志向:隋末扬州首富之子,出生时因相貌被弃,后被昆仑奴所救,学成武艺欲争夺天下。
  2. 结缘李靖与红拂:在灵石旅舍偶遇李靖、红拂女,三人结为兄妹,合称“风尘三侠”。
  3. 让位李世民:见到李世民后,认定其为“真天子”,遂放弃逐鹿中原,远走海外创立扶余国(一说扶桑国)。

三、引申含义

清代诗人黄遵宪在《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中以“虬髯客”借指外国人,形容其外貌特征(如卷须、碧眼)。


四、读音与文化误读


五、文化意义

虬髯客的形象体现了乱世豪侠的洒脱与识时务的智慧,其故事被后世广泛引用,成为文学、影视作品(如电视剧《红拂女》)的经典题材。

如需进一步了解人物细节或历史背景,可参考《虬髯客传》原文或相关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虬髯客》的词义和来源

《虬髯客》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拥有卷曲胡须的客人。虬指的是卷曲,髯指胡须,客指外来的访客或客人。这个词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外貌独特的访客。

《虬髯客》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虬髯客》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虍(hū)部,分别是虍(hū)、髟(biāo)和客(kè)这三个部首。其中虍部在这个词中扮演了主导的角色,它来自于虎的形状。

在拆分笔画方面,《虬髯客》一共由16个笔画组成,虍部占去了10个笔画,髟部占去了5个笔画,客部只有一个笔画。

《虬髯客》在繁体字中的写法

在繁体字中,虬髯客的写法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由虍、髟和客这三个部首构成。

《虬髯客》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一般将《虬髯客》的虬部写作龙,鳥(niǎo)or and 虍(hū)。

《虬髯客》的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例句:看那个虬髯客,形象真有意思。

组词:虬须、髯毛、客人

近义词:胡须的客人、卷曲胡须的访客

反义词:光头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