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袴歌的意思、五袴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袴歌的解释

指五袴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賡五袴歌。”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诗:“长途但拟单车赴,遗爱惭无五袴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袴歌(wǔ kù gē)是汉语中的一个典故性词汇,典出《后汉书·范冉传》,后成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仁政、百姓生活富足的典故。以下从释义、出处、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核心释义

指百姓为歌颂清廉官吏的德政而传唱的民谣。引申为对官员政绩卓著、民生安乐的歌颂。

字面解:


二、典源考据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范冉》(注:部分文献作“范丹”):

“(范冉)为莱芜长,政化大行……人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后演化为“五袴”之说。唐代李贤注引《后汉书》补充:

“百姓歌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此歌谣原颂东汉蜀郡太守廉范(字叔度)废除禁火旧令,便民夜间劳作,百姓得以丰衣(从“无襦”到“五袴”),后与范冉事迹融合,定型为“五袴歌”典故。


三、文化内涵

  1. 德政象征

    代表儒家“仁政”理想,如《孟子·梁惠王上》所言“黎民不饥不寒”,官吏通过惠民政策(如廉范放宽宵禁)改善民生,百姓以歌谣表达感激。

  2. 文学化用

    唐宋诗词常见此典,如苏轼《次韵朱光庭初夏》:“卧闻廉范政,五袴已争讴”,借古颂今;元代雅琥《送王继学参政》亦用“五袴歌”喻地方治理成效。

  3. 民俗记忆载体

    反映古代百姓对良吏的朴素评价标准——民生改善即“德政”,口传歌谣成为历史叙事的补充。


权威参考

  1. 《后汉书·范冉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典故来源,卷八十一《独行列传》详载范冉事迹。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后汉书》原文

  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五袴”词条释义及用例,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卷第615页。

  3.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袴”字释义引“五袴歌”为例证,商务印书馆,第256页。

网络扩展解释

"五袴歌"是汉语中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与赞颂官员德政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一、词义解析
"五袴歌"即"五袴谣",其中"袴"通"裤"(读作kù),指代东汉廉范任蜀郡太守时百姓传唱的民谣。典故出自《后汉书》:廉范废除旧制后,民众生活改善,民间传唱"平生无襦今五袴",表达对清廉官员的感激。

二、文学引用
该词频繁出现于唐宋诗词中,例如:

三、延伸内涵
该词已演化为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赞誉符号,尤其在涉及地方治理、民生改善的文学场景中,常借古喻今表达政治理想。其核心精神与《击壤歌》《甘棠》等古代颂政诗一脉相承。

注:由于现存文献中该词多出现在诗词用典中,现代日常语言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研究古典文学与历史文化的专业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安彊背临补弊不稼不穑采山裁退朝巾匆卒答碴蹈实反诬騑骖凤皇凤轿愤心辅宣冠缦果艺海市寒光河陇合愿鸿断鱼沉呼啦呼朋引类贾贸牋翰教场计官揩痒诓财燎发摧枯黎老历叶落汤鷄埋祟麻脂欧文皮赖桥台青华观清贫如洗屈缭善壤深圳市事验水防司宾丝绸之路贪势鹈峯媮闲推剥推弹唯其违时绝俗委意文籥五花判事香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