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王畿以外的“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千里至千五百里之间的地区。《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男服。”
(2). 周 制亦称王畿以外的“五服”之一。《书·康诰》“侯甸男邦采衞” 孔 传:“此五服诸侯服。五百里侯服,去王城千里;甸服千五百里;男服去王城二千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服定贡赋的轻重,爵定位次的尊卑。 晋国 侯爵,列在甸服…… 郑国 伯爵,列在男服。”参见“ 五服 ”、“ 九服 ”。
“男服”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包含以下两个核心义项:
一、指男性的服饰类别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释义,“服”作名词时表示衣裳,因此“男服”特指适应男性体型与穿着需求的服装类别。这类服饰在剪裁、色彩和功能设计上区别于女装,常见于商务、休闲等场景的分类。
二、古代指男性承担的职役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中记载,“服”在古汉语中可引申为服役、职务,“男服”在周代文献中特指男性承担的力役,如《周礼·夏官》所述“男服五十里”,指男性在五十里范围内服兵役或劳役的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强调该词属于复合词结构,其中“男”作为限定性语素,在具体语境中可能产生其他引申含义,例如《汉书》中“男服其义”可解作男性信服某种道义主张。
“男服”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语境区分:
1. 周代“九服”制度中的一环 根据《周礼》记载,“男服”是周朝以王畿为中心向外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九服)之一。具体位置在王畿外方1000里至1500里之间的区域,属于五服中的第三级。
等级顺序: 王畿 → 侯服(500里) → 甸服(1000里) → 男服(1500里) → 采服 → 卫服 → 蛮服 → 夷服 → 镇服 → 藩服。
2. 功能与职责 男服区域的诸侯需向周天子履行纳贡义务,同时承担戍守边疆的责任(《书·康诰》孔传)。
个别资料提到“男服”可形容男性衣着得体、仪表端庄,如“男服由‘男’和‘服’组成,指代男性服装的整齐端庄”。但此用法未见于权威历史文献,可能与“男装”(男性服装)存在混淆。
注意:若需区分“男服”与“男装”,后者专指男性服饰(如西装、衬衫等),属现代常用词汇。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释义。
哀识八纮同轨充赋仇家耡耰逮累瘅热登翼點素电爥调下底厉地维二景逢门愤世宫童牯犀荷兰豆荷蒙交亲进啖进导矜名妒能隽流举止言谈痾祸空青旷遗枯杨老旦哰叨两属辽口吏卒龙葵莽撞马骔眉梢盘踅破话牵絓芊丽侵犯衾枕七擒七纵折钗魫灯四奥檀栾陶葛脱闷望夫山妄口拔舌危寄威令骁碁绡素枭族挟山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