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牧司的意思、牧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牧司的解释

(1).监督举发。《史记·商君列传》:“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司马贞 索隐:“牧司,谓相纠发也。一家有罪而九家连举发,若不纠举,则十家连坐。”《史记·酷吏列传》:“置伯格长以牧司姦盗贼。”

(2).管民政的地方官。《晋书·李重传》:“ 汉 革其弊,斟酌 周 秦 ,并建侯守,亦使分土有定,而牧司必各举贤,贡士任之乡议,事合圣典,比踪三代。”《晋书·地理志下》:“自中原乱离,遗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 广陵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牧司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古语词,主要可归纳为以下释义:

一、核心释义:监督与治理

指监察、治理或管理。此义源于“牧”的古义(治理民众)与“司”(掌管)的结合,强调对人或事务的监督管控。

例证:

《晋书·职官志》载:“侍御史……掌察举非法,受公卿奏事,有违失者举劾之。”其职能近于“牧司”监察之意(来源: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

二、古代职官引申义

特指负责监察的地方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牧司”可指代州郡长官或监察官,如司隶校尉的属官。

例证:

《宋书·百官志》提及“牧司”为督察郡县的官职(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宋书》校注本)。

三、字源与构词解析

四、现代用法与语义弱化

现代汉语中,“牧司”已非常用词,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其核心语义可理解为:

对特定范围行使监察、管理的职责(来源:台湾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


综合来源依据: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对“牧司”的释义及书证。
  2. 《晋书》《宋书》等正史职官志中相关官职记载。
  3. 古汉语构词法研究(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4. 现代辞书对历史语义的收录(《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台湾教育部)。

网络扩展解释

“牧司”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监督举发(动词)

指古代通过相互监督、检举的方式维持社会秩序的制度。例如:

二、地方行政官职(名词)

指古代管理民政的地方官员,常见于两晋南北朝时期:

补充说明

  1. 词源:“牧”本义为放养牲畜,引申为治理;“司”指管理,组合后衍生出监督与行政双重含义。
  2. 现代关联:现代已无此官职,但“牧”在“州牧”等词中保留管理含义,如提到“牧”字本源的演变。

建议需要具体历史文献例证时,可参考《史记》《晋书》等原始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百倍柏台保价并州儿伯仲间不哑不聋柴户叉烧赤面侈声稠云跐践翠凤村学究语道迎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洞究二灵粪便凤鷄富士纸鞲扇龟孽和隋洄洑混羼活拨拨荐仍借力静虚进叙酒头积重难返矍铄翁恐慌万状理辨龙势楼樐面如死灰摹调耐寒贫洁窃衣取温汽化任免如芒刺背散材三棱镜示世嵩少太一甜沃沃条贯铁矿同床共枕晩饷温补文官花香鬃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