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鲁经的意思、鲁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鲁经的解释

(1).指《春秋》。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无将之戒,深著於 鲁 经;不道之诛,难逃於 汉 法。” 宋 苏颂 《历赋》:“ 鲁 经比事,举二中以岁成; 羲 《易》穷神,合五位而象布。”

(2).指《论语》。 唐 上官逊 《松柏有心赋》:“后凋之义,久不刊於 鲁 经。” 宋 苏轼 《遗直坊》诗:“ 鲁 经有餘嘆, 楚 些无归魂。”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鲁经”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鲁”本义为古国名(今山东曲阜一带),后引申出“质朴、厚重”之意。《说文解字》释“鲁”为“钝词也”,段玉裁注“钝者,不锐利也”,《汉语大词典》强调其地域性与文化象征性。

“经”指经典典籍,《尔雅·释言》定义为“经,常也”,特指儒家经典体系,如《十三经》中的核心文献。两者结合形成特指性文化概念。

二、专称释义

在儒学语境中,“鲁经”特指孔子编订的鲁国版《春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孔子“以鲁周公之国……据鲁亲周”,故其编年史称“鲁春秋”,后世尊为“鲁经”。此称谓体现了地域文献的经典化过程。

三、文化衍生义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将“鲁经”扩展为儒家经典总称,强调其作为“鲁文化精神载体”的核心地位。清代朴学著作中,“鲁经”常与齐鲁学派考据方法相关联,形成特定学术话语体系。

四、现代语义流变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该词条时,着重强调其双重属性:既指代具体历史文献,又作为儒家文化符号存在。在语用层面,常见于历史文化研究及地域文化推广语境。

网络扩展解释

“鲁经”一词在古籍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1. 指代《春秋》
    该用法源于宋代文献,如苏辙《龙川别志》提到“无将之戒,深著於鲁经”,苏颂《历赋》中“鲁经比事”也指《春秋》。因《春秋》由鲁国史官编撰,故以“鲁经”代称。

  2. 指代《论语》
    唐代上官逊《松柏有心赋》中“后凋之义,久不刊於鲁经”,以及苏轼《遗直坊》诗句均用此意。因孔子为鲁国人,《论语》记录其言行,故得此代称。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其引申为“勤奋学习”的成语,但此用法未见于古籍,可能是现代衍生义或误读。建议在学术场景中优先采用前两种经典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败度班烂崩荡臂环碧空如洗鄙俚浅陋长铗归来长揖楚市初衷次声凑拍得其三昧都工遏岨干材弓腰固定工还补还祭害羣之马还主輷然皇尸惠文兼行搅撩尽其所能谨身九苞禽勒抑练缯嘹嘈满腹珠玑贸换沤罨畔衅蓬虆凄怅窃窃私私罄竭青琐第钦邳桡旃日道塞拉利昂升龙沈脑社情十常侍实益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宿怒俗声田子完洁五疵无影手术灯闲迭小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