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刻的龙。古代祈雨时用之。 唐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布泽木龙催,迎春土牛助。雨师习习洒,云将飘飘翥。”
(2).木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上》:“木龙树。 徐 之 高冢城 南有 木龙寺 ,寺有三层砖塔,高丈餘。塔侧生一大树,縈绕至塔顶,枝干交横,上平,容十餘人坐。枝杪向四下垂,如百子帐。”
(3).护堤的木栏。《宋史·河渠志一》:“﹝ 天禧 ﹞五年正月,知 滑州 陈尧佐 以西北水坏,城无外御,筑大隄……復就凿横木,下垂木数条,置水旁以护岸,谓之‘木龙’。”《元史·河渠志三》:“若木龙、蚕椽木、麦秸、扶桩、铁叉、铁吊、枝麻、搭火钩、汲水、贮水等具皆有成数。”《清史稿·高宗纪三》:“丁卯,上奉皇太后渡 河 至 天妃闸 ,閲木龙。”
(4).传说栖息在航海大船里的蛇。 清 郁永河 《海上纪略》:“凡海舶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自船成日即有之,平时曾不可见,亦不知所处,若见木龙去,则舟必败。”
木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主要包含以下释义:
木制龙形器物
指古代灌溉工具“水车”的别称,因其形似龙身,且以木材制成,故称“木龙”。宋代陆游《《杂兴》诗》中便有“日薄人家晒蚕子,雨余山客买鱼苗。小村过午鸡声寂,木龙西头又灌苗”的描述,印证了其作为农具的用途。此外,寺庙建筑中盘柱的雕木龙形装饰、龙舟竞渡所用的木质龙船等,亦可泛称“木龙”。
植物别名
指中药材“枸杞根”的古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枸杞》载:“枸檵……根名地骨、地辅、木龙”,因其根皮入药(即地骨皮),形态蜿蜒似龙,故得此名。
神话传说中的木制神龙
见于民间故事,如《太平广记》所述“木龙降雨”传说,描述以桃木刻龙祈雨的神异现象,赋予其超自然的象征意义。
权威来源参考:
“木龙”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含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古代用于祈雨仪式的木制龙形器物。唐代白居易在《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中提及“布泽木龙催”,描述了木龙在春季祈雨中的象征作用。
指一种名为“木龙树”的植物,见于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该树形态奇特,常与古寺砖塔共生,枝叶繁茂如帷帐。
宋代用于加固河堤的木制结构。《宋史·河渠志》记载,滑州知州陈尧佐曾以“木龙”护岸,通过横木与垂木结合的方式抵御水流侵蚀。
民间传说中栖息于大型航海船只内的蛇类,可能与古代航海文化中的神秘生物信仰相关。
在动漫《火影忍者》中,“木龙之术”是一种高阶木遁忍术,初代火影和宇智波斑曾使用。木龙可压制九尾并吸收对手查克拉,与须佐能乎匹敌。
在命理学中,“木龙”指出生于甲辰年(五行属木的龙年)的人。此类人性格圆融聪慧,事业运佳,但需注意感情与健康问题。
注: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水利记载及文化传说等多方面释义,具体语境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板涩抱围褊隘捕风捉影不教而诛长乖常价倡条冶叶承欢赪茎承云出定慈光打活德隆望重电讨堤阏嫡妇定命论二斗肥喏负亏抚辖根车光量海盟山咒合词黄草黄雀环花嘴户竈击剥景教景星庆云几危据牀讵敢菌芝蜡表癞子了归乱烘緑房緑珠楼迷怖迷路捻酸铺母乾安前和头青蛇让再让三十一贪强外帘官温热握发吐飧想度萧骚细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