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萧骚的意思、萧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萧骚的解释

(1) [rustling]∶形容风吹树叶等的声音

秋风萧骚

(2) [desolate;bleak]∶形容景色冷落

详细解释

(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五代 齐己 《小松》诗:“后夜萧骚动,空阶蟋蟀听。” 宋 欧阳修 《呈元珍表臣》诗:“披条泫转清晨露,响叶萧骚半夜风。” 郭沫若 《长春集·遍地皆诗写不赢》诗:“树叶萧骚作响,微风吹送清香。”

(2).萧条凄凉。 唐 祖咏 《晚泊金陵水亭》诗:“ 江 亭当废国,秋景倍萧骚。” 宋 范成大 《公辨再赠复次韵》:“书生活计极萧骚,爝火微明似束蒿。” 清 西泠酒民 《蝶恋花·秋日湖上》词:“一片明湖歌舞旧,景色萧骚,恁处堪回首。”

(3).稀疏。 宋 陆游 《初秋书怀》诗:“二十年前已二毛,即今何恨鬢萧骚。”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桃腮柳眼争妍,六桥艷阳还若昔,双鬢萧骚不似前。” 清 吴伟业 《翠峰寺遇友》诗:“不堪从置酒,白髮自萧骚。”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萧骚”的汉语词典释义与文学解析

一、本义:形容风声、草木摇落声

“萧骚”本义指风吹草木发出的凄凉声响,多渲染秋日寂寥之境。如五代·李中《秋雨》云:“萧骚谡谡响长廊,断续檐声送晚凉”,以声衬景,突出秋雨萧瑟之感。此义项源于“萧”的凄清义与“骚”的扰动义结合,见于《汉语大词典》“萧条凄凉;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条目(《汉语大词典》1997版)。

二、引申义:形容稀疏、冷落之态

  1. 景物凋敝:

    引申为草木稀疏或景象荒凉。如宋·范成大《科桑》诗:“斧斤留得万枯株,快意天心待尔扶”,暗含桑林凋零后“萧骚”之态(《范石湖集》)。

  2. 鬓发斑白:

    借指头发稀疏斑白,喻年华老去。清·黄景仁《贺新郎·太白墓》词:“萧骚短鬓经秋后”,以草木凋零喻白发丛生(《两当轩集》)。

三、文学用例与经典语境

四、字源考据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萧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语境可呈现丰富的意象:

一、基本释义

  1. 形容风吹树叶等的声音
    多用于描写风吹动树木或物体时发出的轻微响声,带有萧瑟的意境。例如:“秋风萧骚”。

  2. 形容景色冷落、萧条凄凉
    常用于描绘自然或场景的荒凉、衰败感,如“萧骚的秋景”。

  3. 稀疏、零落
    可指事物分布不密集的状态,如“枝叶萧骚”。


二、详细解释与例句


三、综合补充

该词在不同语境中可兼具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意象,如既描述风吹树叶的声响,又暗含秋景的孤寂感。需注意其与“萧瑟”“萧条”等近义词的细微差异:“萧骚”更偏向具象的声景结合,而后者多强调主观情感色彩。

来源说明:以上释义综合参考了词典解释(如)及古诗文用例(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理解。

别人正在浏览...

犇逐柴棍禅锡大梦初醒二婚遏行云返辔收帆風量伏兔狗偷龟旐蛊溺骇人听闻还宗好货护儿检练家神孑蜺鴡鸠居贞连利离上厘损儱倲躘蹱履穿踵决漫天掩地眯紧女牢盘积固畜铺砌潜夜樵人轻寒轻蹻青鳞亲就如兄三拳二脚邵平瓜神拳身躰时累收缆吮吸説雨谈云树渠檀慧挺缓亭亭植立筒洒涂金逶媠文楸五诰贤府纤翳西胡惜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