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ctober 1,National Day of PRC] 十月一日,是************共和国的国庆节;*********成立于一九四九年的这一天
(1).十分之一。指税率。谓十分中取其一分。《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 贾公彦 疏:“云‘近郊十一’者,即上经宅田、士田、贾田任在近郊者,同十一而税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十一不足,从而增其征,则财匱;千乘不足,从而加其卒,则6*民烦。”
(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时用为泛指。 宋 姜夔 《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不学 杨郎 ,南山种豆,十一徵微利。”
(3).十分之一。亦泛指经商获利。《南史·刘损传》:“﹝ 刘伯龙 ﹞少而贫薄,及长,歷位尚书左丞,少府, 武陵 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
(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庄子·达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嵓》:“ 嵓 之亲爱忧 嵓 ,乃共设计,以轆轤下巨索,伺 嵓 自缚,当遽引上,或希十一之全。”《新唐书·李石传》:“三年正月,将朝,骑至 亲仁里 ,狙盗发,射 石 伤……是日京师震恐,百官造朝纔十一。”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十一汉语 快速查询。
“十一”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一、基础数词含义
“十一”在汉语中最核心的含义是表示数字10 + 1 的和,即自然数序列中的第十一位(基数词)。其阿拉伯数字形式为“11”,汉字大写为“拾壹”。该用法遵循汉语数词系统的基本规则,用于计数、排序或数学运算中。
来源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二、特指日期:国庆节
“十一”作为专有名词,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10月1日)。这一用法源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属日期缩略语。例如:
来源参考:国务院办公厅《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人民日报》官方表述。
三、引申与文化附加义
来源参考:教育部《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国家统计局假日经济报告;商务部“双十一”消费市场监测分析。
说明: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词典、官方文件及文化语境分析,确保学术性与时效性。引用来源可通过中国权威出版机构官网或政府公报平台进一步验证(如中国政府网、商务印书馆在线数据库)。
“十一”作为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以下是详细解释:
数字表示
“十一”即阿拉伯数字11,英文对应“eleven”。例如“十一人”指11个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特指10月1日国庆节,源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事件。
象征“遗憾”
因“朋友”“恋人”“家人”均为十二画,“十一”少一画,引申为“差一点成为朋友/恋人/家人”,代表未圆满的关系。
例句:用“十一”作网名,暗示某段关系留有遗憾。
衍生词“十三”
在“十一”基础上,网络语境中“十三”(十二+一)被赋予“多余”的含义。
数学比例
古代文献中常表示“十分之一”,如《庄子·达生》用“十一”形容极小的可能性:“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成功率高)与“失者十一”(失败率十分之一)的对比。
商业与税收
在《南史》等古籍中,“十一”指代税率或利润的十分之一。
“十一”的核心含义为数字11和国庆节,网络用法则通过笔画差异赋予情感色彩,古代语境多用于比例表达。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礼》《庄子》等文献。
挨肩叠背安济贬食比轮兵战避债台不还踵布气彩山沉淀愁虑搊扎词言当直撢子达视二旬九食肤公伏羲告赛根毛工业城市钩金舆羽管多贯扃孤旅黉室弘壮候望黄芽菜见证人积俭利马六朝金粉芦虎梦华娩难命介磨駞奇侅绮缋期厉肉松盛称身先朝露射雉戏施法筮史朔日夙望讨要塔器尪陋王献之误会香被斜印西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