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亲名之曰 犬子 ……既学,慕 藺相如 之为人,更名 相如 。”后因称慕贤为“慕藺”。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慕 藺 岂曩古,攀 嵇 是当年。”
“慕蔺”是一个汉语词语,源自历史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本义
该词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代司马相如因仰慕战国时期赵国名臣蔺相如的品德与才能,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相如”,后世遂以“慕蔺”代指对贤者的钦慕与效仿。
引申义
泛指对优秀人物或高尚品质的深切向往,如唐代李白诗句“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即以“慕蔺”表达对前贤的追慕之情。
现多用于比喻对榜样或理想的追求,强调精神层面的效仿与尊崇,如:“青年学者慕蔺前贤,潜心治学。”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典故或诗词用例,可参考《史记》及李白诗作。
《慕蔺》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喜欢上蔺草",形容对蔺草的喜爱和向往。
《慕蔺》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艹",其中一个艹是蔺(艹十六),另一个艹是草(艹七)。
《慕蔺》的总笔画数是23画。其中,蔺的笔画数是16画,草的笔画数是7画。
《慕蔺》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楚辞》中的诗章,用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喜爱。这个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慕藺"。
根据古代汉字演变过程和一些古籍资料,慕蔺的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是"慕蔸"。
1. 他像蔺草一样,对自然界充满了慕蔺之情。
2. 小说中的女主角对美食的慕蔺之情让人感到温馨。
3. 这幅画表达了画家对江南水乡的慕蔺之情。
1. 慕蔺之心: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2. 慕蔺不已:形容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喜爱程度非常深。
3. 慕蔺之意:指对某事物的喜爱和向往。
1. 喜爱
2. 倾慕
3. 喜欢
1. 厌恶
2. 讨厌
3. 不喜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