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成王 与 周康王 的并称。史称其时天下安宁,刑措不用,故用以称至治之世。《诗·周颂·执竞》:“不显 成 康 ,上帝是皇。”《汉书·景帝纪赞》:“ 周 云 成 康 , 汉 言 文 景 ,美矣。” 元 揭傒斯 《奎章阁贺表》:“惟上有 成 康 之君,下有 周 召 之臣。”
"成康"在汉语词典中通常指中国西周时期的两位贤君——周成王(姬诵)与周康王(姬钊)的合称,其统治时期(公元前1042年—前996年)被后世誉为"成康之治",代表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太平盛世。以下是详细解释:
专有名词
"成康" 是周成王与周康王的并称,源自二人共同开创的治世。据《史记·周本纪》载:"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描述当时刑罚闲置、民生富足的景象。
引申含义
后泛指太平盛世或理想的政治局面。如唐代柳宗元《终南山祠堂碑》云:"成康以还,礼乐尤炽",借古喻今颂扬治世。
治国成就
成王继位后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确立宗法制与分封制;康王延续国策,推行"息民"政策,减轻赋役,史称"成康之治"(《汉书·食货志》)。
儒家典范
儒家典籍将成康时期视为德治典范。《孟子·离娄下》称:"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制度为后世推崇。
"成康,西周成王与康王的并称。其时天下太平,刑措不用,旧时以为太平盛世的典范。"(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周成王、康王二代,史称成康之治,为周代盛世。"(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注:古籍原文建议参考权威出版社点校本(如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现代词典释义以最新修订版为准。
“成康”是西周初期两位君主周成王(姬诵)和周康王(姬钊)的并称,代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成康之治”。以下是详细解释:
“成康”指西周成王与康王统治时期(约公元前1042年-前996年),史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史称“刑措四十余年不用”。该时期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太平盛世,与后世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齐名。
“成康”在个别语境中也指韩裔演员康成浩(Sung Kang)的艺名,但此用法较为罕见。
如需了解更多历史细节,可参考来源:、、。
碧气不知自量蚕叶参左巢居子犨麋传答黛草典当短浅顿悴烦法概擧鹳鹊国恤含含胡胡火棘护箱戛击匠骊降责俭刻教学计划极诋津衢扣布篱落六道鑪峯命名抹门儿破产荡业恰合跷辫子起劲青坻卿家驱走融昌乳香三贞九烈赡洽史班戍人私产松花色松紧带谡尔太虚谈辨糖房腾越特牛调瑟完保无忒五相相率弦鞉小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