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口琴的意思、口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口琴的解释

[mouth organ;harmonica] 一种小的长方形的管乐器,上面有许多并列的小孔,里面装着簧6*片,用口吹小孔发声

详细解释

(1). 中国 古代乐器名。其制作材料及构造,各书记载不尽相同。《清通典·乐四》:“口琴,以铁为之,一柄两股,中间设一簧,簧端点以蜡珠,衔股鼓簧以成音。” 清 袁枚 《新齐谐·口琴》:“ 崖州 人能含细竹,装絃其上,以手拉之上下,如弹胡琴状,其声幽咽,号曰口琴。”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口琴,製如铁钳。贯铁繫其中,衔齿牙间,以指拨丝成声,宛转顿挫,有筝琶韵。”

(2).西洋乐器名。种类多,基本构造大体相同。琴有两行并列的小孔,内装一系列小簧6*片,按自然音阶排列。用嘴吹吸小孔发音。 丁玲 《入伍》:“上边俱乐部里传出来断断续续的口琴声,是谁在那里反复的练习着一个短曲。”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口琴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口琴是一种通过气流振动簧片发声的吹奏乐器,汉语词典中定义为"由多片簧片组成的小型横吹乐器,通过吹吸气流控制音高与节奏"。其名称源于"口部操控"与"琴类乐器"的组合,属于汉语复合词构词法中的偏正式结构,读音为kǒu qín(第三声与第二声)。

该乐器包含三个核心部件:

  1. 音格(铜制或塑料气室,分隔不同音阶)
  2. 簧片(黄铜材质,气流振动产生声波)
  3. 盖板(金属护板,形成共鸣腔体)

根据《中国音乐大辞典》记载,现代口琴起源于1821年德国钟表匠克里斯蒂安·布什曼的发明,1920年代传入中国后,上海音乐学院首次将其纳入正规教学体系。现行《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口琴列为课堂推荐乐器,因其便携性和音域适应性(包含24孔标准音阶配置)。

在汉语语境中,该词常出现在"琴棋书画"的文化表述延展中,与笛、箫等同属气鸣乐器类。国家标准GB/T23165-2008《乐器分类》将其归类为自由簧气鸣乐器,区别于单簧管的拍击簧类别。

网络扩展解释

口琴是一种通过吹气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小型吹奏乐器,属于自由簧类乐器。以下从词源、构造、发音原理及分类等方面详细解释:

一、词源与历史演变

  1. 中国古代起源
    口琴的发音原理源于中国古老的乐器“笙”。18世纪后期,笙传入欧洲后,其自由簧技术被应用于口琴设计,形成现代架构()。
    古代文献中“口琴”指不同形态的乐器,例如:

    • 铁制带簧片的工具(《清通典》)
    • 含弦竹制乐器(清代袁枚记载)()。
  2. 现代定义形成
    19世纪20年代,欧洲基于自由簧原理改良出长方形、带两排小孔的现代口琴,并逐渐普及()。

二、构造与发音原理

  1. 核心结构

    • 琴身通常为长方形,含上下两排小孔,内置铜制或金属簧片()。
    • 吹奏时通过呼吸控制气流,使簧片振动发声()。
  2. 声学特性
    每个小孔对应独立簧片,吹气与吸气可产生不同音高,音域依调性和种类略有差异()。

三、分类与用途

  1. 主要类型

    • 独奏口琴:如24孔复音口琴、半音阶口琴,适合旋律演奏。
    • 合奏口琴:包括低音口琴、和弦口琴等,用于伴奏或多声部协作()。
  2. 别名与文化意义
    因体积小巧、音色丰富,被称为“口袋里的钢琴”,广泛用于民谣、蓝调等音乐风格()。

四、中西方文献差异

需注意“口琴”一词在古籍中可能指代中国本土乐器(如铁制口琴),而现代定义多指西洋改良后的版本。两者构造和起源不同,需结合上下文区分()。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脉络或演奏技巧,可参考权威音乐史资料或口琴专门教程。

别人正在浏览...

蚌酱奔浑变颂滮流禀化层嶂襜蔽产业工人出山蹙剩大呼小喝躭忧打死虎得一断金侣多体船法集返真元風逸个把钩虫管榷昏昏欲睡虎旗解恨计扃汲汲营营敬语经月集邮册竣尽兰鹢量体裁衣镣铫力不胜任六笙诗路祭率教曼都没账鄳阸南牧纳言浓福泼剌剌潜孚铅铁硗塉气谊全用认人人时熔融声吞气忍藤本植物梯陛无洞掘蟹下里巴人遐年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