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兰舟。 南朝 梁 刘孝威 《采莲曲》:“金桨木兰船,戏採 江 南莲。” 唐 贾岛 《和韩吏部泛南溪》:“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清 纳兰性德 《忆江南》词之四:“山水总归诗格秀,笙簫恰称语音圆,谁在木兰船。”
"木兰船"是汉语古典文学中的专名意象,指以木兰木材建造或装饰木兰花的船只,常见于唐宋诗词。该词最早可追溯至《楚辞·九歌》"桂棹兮兰枻"的香木舟船传统,至唐代演变为固定意象。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中"骚人遥驻木兰舟"的记载,证实其作为文人雅士身份象征的功能。
《汉语大词典》界定其双重内涵:一为木兰木制成的实体舟楫,二为诗歌中借指华美航船的文学修辞。宋代《太平御览》引《述异记》载"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舟",佐证其工艺价值的历史渊源。
该意象承载着三重文化符号:一是屈原"香草美人"传统的延续,象征品德高洁;二是唐宋送别诗中的情感载体,如李群玉《赠人》"木兰船系木兰花"的离愁表达;三是江南水乡的文化记忆,明代《姑苏志》仍记载当地保留建造木兰船的风俗。
“木兰船”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用的意象,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字面解释
最初指用木兰木制成的船。根据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吴王阖闾曾在浔阳江种植木兰树,鲁班(古代著名工匠)用此木雕刻成船,后以“木兰船/舟”代指此类船只。
引申含义
随着文学发展,“木兰船”逐渐脱离材质限制,演变为对船的美称,常用来象征雅致、诗意或女性柔美。例如唐代贾岛诗句“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即用此意象烘托意境。
典故起源
传说与《木兰从军》故事相关:花木兰代父从军时,曾乘木兰船出征,因此该词也被赋予勇敢、坚韧的象征意义。
诗词中的典型用例
在当代语境中,“木兰船”可引申为面对困境时的智慧与勇气,例如形容人凭借才智化解危机。但这一用法多见于比喻性表达,并非传统核心含义。
维度 | 说明 |
---|---|
本义 | 木兰木所造之船 |
引申义 | 船的美称,象征诗意与柔美 |
文化符号 | 关联勇气、智慧与女性形象 |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典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查阅《全唐诗》或宋代词集。
霸迹暴内陵外彬雅查阅崇兰传鸡达道大滑诞降镫火迪功董理斗斛風幹风钻贲露恒久萑兰花甎假公济私餰粥颈饰金丝熏久念拒人于千里之外孔雀东南飞宽怀苦苦切切立柜逻察马帮卖方市场梅谿门阈那些飘漾晴暖青羊宫七十二行秋光覰见仁草仁心仁闻柔态撒扇说长说短书生绥抚探询陶和特庙腾骞天球条播铁鸟提胡芦梃刃毋须险侧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