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达道的意思、达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达道的解释

(1).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 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达道之行,实惟交友。” 宋 契嵩 《<坛经>赞》:“夫戒定慧者,三乘之达道也。” 朱自清 《论逼真与如画》:“那些‘难可与俗人论’的,恐怕到底不是天下之达道罢。”

(2).明白、彻悟道理。《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夫逝者无反期,既朽无生理,远道之士,良所悲矣。” 唐 杜甫 《遣兴》诗之三:“ 陶潜 避俗翁,未必能达道。” 元 杨载 《赠胡汲古》诗:“先生唯达道,久矣乐山林。”

(3).实现理想或主张。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 宋 苏轼 《赐孙觉辞免恩命不允诏》:“卿三居諫省,皆以直闻,盖尝遇事以建言,志在行义以达道。” 元 阎复 《追封伯夷叔齐制》:“让爵以明长幼之序,諫伐以严君臣之分,可谓行义以达道,杀身以成仁者也。”

(4).犹得道。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可知道今世里令史每都挝钞,和这古庙里泥神也爱钱,怎能勾达道昇仙。”

(5).博通各种学问。《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王烈 者,字 彦芳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 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

(6).犹沟通。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达道”一词在汉语中主要有以下含义,综合多个来源的释义:

一、核心含义

  1. 儒家伦理准则 特指《礼记·中庸》提出的五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之交”,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准则(见于、2、3、6、7)。

二、延伸释义 2.精神境界 • 指对道理的透彻领悟,如《淮南子》所言“达道之人不苟得”; • 佛教语境中引申为修行境界,如契嵩所注“三乘之达道”。

  1. 实践层面 • 实现政治理想:如荀悦提出的“达道于天下”治国理念; • 沟通与践行:既指学问融通,也包含行为上贯彻主张。

三、特殊用法 4.历史人物评价 杜甫曾以“未必能达道”评价陶渊明,暗示避世行为与儒家济世理念的差异。

注:该词核心含义源自《礼记》,其他释义为历代学者基于经典文本的引申解读。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历史用例,可参考、3、8等标注的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达道(dá dào)是一个常用于中文语境中的词汇,其意思是指追求真理、探求准则、追寻正确道路的行为或态度。现在,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词的部首和笔画: 部首: 达(dá)的部首是"辛"。 笔画: 达(dá)这个字一共有7个笔画。 达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时候,达字的写法是比较繁复的,它包含了"辵"、"辶"、"⻍"等多个部首。而道字在古代的写法是"辶"、"⻌"等部首。这些繁体的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经不常见了。 以下是达道这个词的例句: 1. 他一生致力于达道,不断追寻真理的道路。 2.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坚守道德底线,才能真正实现自我达道。 一些与达道相关的组词包括:达成(dá chéng)、达观(dá guān)、道德(dào dé)等。这些词汇都与追求真理、坚持准则等有关。 近义词可以是:追求(zhuī qiú)、探索(tàn suǒ)、实现(shí xiàn)等。这些词都能表达追求真理的行为。 反义词可能是:迷茫(mí máng)、误入歧途(wù rù qí tú)等。这些词则是相对于追求真理而言,表示迷失方向、被误导。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罢羸悲路岐兵拿祸结秉夷博习不稽超绝非凡彻头痴子仇口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掉捎方辕幡棨风霾分宵覆盂皋苏耕灌供僧固麻黄彩黄葛峡华苹恢廓狡展节期近傍金谷妓积神九里香诀别徕服流号逻事门尹敏核木丹昵就迁逐凄风楚雨茕困穷壤虬栏全简热能圣运神武旗蒐补遂长俗缘叹息通节投鞭断流头鹅宴雾鬓无骹尊乡书手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