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梗的意思、木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梗的解释

(1).木偶人。《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籜。”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2).细短的木杆。 茅盾 《子夜》二:“制火柴的原料--药品,木梗,盒子壳,全是从外洋来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梗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含义的名词,其核心意义指“木质的细长条状物”。《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树木的枝梗或碎片”,通常指自然断裂或加工后形成的木质条状物。在古汉语文献中,该词既可指代具体的实物,如《齐民要术》记载的“取木梗为薪”,也用于比喻僵化不通达的状态,《庄子·外物》中“木梗之患”即用此引申义。

从构词法分析,“木”为形符表材质,“梗”为声符兼表形态特征,二者结合既体现物质属性又暗含形态描述。现代方言中仍保留特殊用法,如闽南语将“柴木梗”特指木工剩余的边角料。值得注意的是,该词在植物学领域与“木质茎”存在概念交叉,但更强调其脱离主体后的片段状态。

权威典籍《说文解字注》指出,“梗”本义为草木的直茎,后衍生出“阻碍”“挺直”等抽象含义,这为理解“木梗”的语义演变提供了词源学依据。当前语言实践中,该词多用于文学描写或特定行业术语,如传统木艺中指代雕刻用坯料。

网络扩展解释

“木梗”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木偶人
    指用木头制成的偶人,常与“土梗”并称,象征无生命或缺乏灵性的存在。例如《战国策·赵策一》中记载“夜半,土梗与木梗斗”, 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也有“漂流从木梗”的描述。郭沫若在戏剧《屈原》中曾用“土偶木梗”批判僵化的权威形象。

  2. 细短的木杆
    指用于制作火柴等物品的短木条。例如茅盾《子夜》提到“制火柴的原料——木梗”,说明其作为工业材料的用途。


二、延伸解析


三、相关文献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爱心案兵束甲把钓表帜不含糊藏埋陈家巷鸱尾臭老九垂光胆硬电灌站吊恶度荒干校六记管络鹘鸠还挚和姑和缓黄竹婚宦浑金白玉交盘解厄锦彩经济林经治急头乱行鹿寨难説内娣能言女纪彊圉挈挈求心肉袒牵羊辱耻辱金入仗申言申着黍醅松乔迁景拓手疼爱天赐惕慑头醋讬便婉晚违匿文从无庸置疑下脚象弭显赏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