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偶人。《战国策·赵策一》:“夜半,土梗与木梗鬭。” 北周 庾信 《和张侍中述怀》:“漂流从木梗,风卷随秋籜。”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
(2).细短的木杆。 茅盾 《子夜》二:“制火柴的原料--药品,木梗,盒子壳,全是从外洋来的。”
“木梗”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木偶人
指用木头制成的偶人,常与“土梗”并称,象征无生命或缺乏灵性的存在。例如《战国策·赵策一》中记载“夜半,土梗与木梗斗”, 北周庾信《和张侍中述怀》也有“漂流从木梗”的描述。郭沫若在戏剧《屈原》中曾用“土偶木梗”批判僵化的权威形象。
细短的木杆
指用于制作火柴等物品的短木条。例如茅盾《子夜》提到“制火柴的原料——木梗”,说明其作为工业材料的用途。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处,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相关文学作品。
《木梗》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木头坚硬或有枝干的植物。
《木梗》的首字是木,部首为木字旁,有4个笔画。第二个字是梗,部首为木字旁,有11个笔画。
《木梗》一词的来源来自汉语,其中的“木”指的是树木,“梗”指的是树干的一部分,表示树干坚硬有力。
《木梗》在繁体中的写法为「木鯁」。
古时候《木梗》的汉字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
一、例句:
1. 这种木梗坚硬无比,适合做家具。
2. 那根木梗可以当作撞钉的槌头。
二、组词:
1. 木材(mu4 cai2):指由树木制成的材料。
2. 梗塞(geng3 se4):指血管或管道被阻塞。
近义词:木质、木头、木料
反义词:软梗、青木
哀素奥赡白发鱼扁蒲秧标准台倡优出牓楮君貙獌出幽挫动打恭作揖代作殚残丹阁打礮大气磅礴抵面婀娜多姿放嚵畈田飞甍风木之思冠珥鬼督邮龟儿子黑土衡玑撝叱鹪枝击溃竟使遇哨景行久陪康乐看人下菜狂蜂浪蝶款契礼崩乐坏猛劲狉榛迁宠穷识颧颊荣势壖田赊购摄收使马鄂伦春説明宋本缩手缩脚搪瓷条递滃渤乌蚁无止境五俎遐魅细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