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梗的意思、木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梗的解釋

(1).木偶人。《戰國策·趙策一》:“夜半,土梗與木梗鬭。” 北周 庾信 《和張侍中述懷》:“漂流從木梗,風卷隨秋籜。”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你們這些土偶木梗,你們高坐在神位上有什麼德能?”

(2).細短的木杆。 茅盾 《子夜》二:“制火柴的原料--藥品,木梗,盒子殼,全是從外洋來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梗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名詞,其核心意義指“木質的細長條狀物”。《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樹木的枝梗或碎片”,通常指自然斷裂或加工後形成的木質條狀物。在古漢語文獻中,該詞既可指代具體的實物,如《齊民要術》記載的“取木梗為薪”,也用于比喻僵化不通達的狀态,《莊子·外物》中“木梗之患”即用此引申義。

從構詞法分析,“木”為形符表材質,“梗”為聲符兼表形态特征,二者結合既體現物質屬性又暗含形态描述。現代方言中仍保留特殊用法,如閩南語将“柴木梗”特指木工剩餘的邊角料。值得注意的是,該詞在植物學領域與“木質莖”存在概念交叉,但更強調其脫離主體後的片段狀态。

權威典籍《說文解字注》指出,“梗”本義為草木的直莖,後衍生出“阻礙”“挺直”等抽象含義,這為理解“木梗”的語義演變提供了詞源學依據。當前語言實踐中,該詞多用于文學描寫或特定行業術語,如傳統木藝中指代雕刻用坯料。

網絡擴展解釋

“木梗”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木偶人
    指用木頭制成的偶人,常與“土梗”并稱,象征無生命或缺乏靈性的存在。例如《戰國策·趙策一》中記載“夜半,土梗與木梗鬥”, 北周庾信《和張侍中述懷》也有“漂流從木梗”的描述。郭沫若在戲劇《屈原》中曾用“土偶木梗”批判僵化的權威形象。

  2. 細短的木杆
    指用于制作火柴等物品的短木條。例如茅盾《子夜》提到“制火柴的原料——木梗”,說明其作為工業材料的用途。


二、延伸解析


三、相關文獻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白相人抱關執籥本約筆宣捕風捉影城寺沖踤村峭搭耳帽點紙節蝶泳疊置奪門而出鵝雁吠奢霏霧風浪阜陵公私兩利雊鳴光譜辜射寒蟬僵鳥鹪明金花錦綉九醞法計置口稱闊疎雷氏劍郦道元禮閣林鐘疠人毛頭小子鳴臯目成凝絕抛離樸遠秋蘭荏苒榮歸肉試施發獅負勢力圈瘦鶴數不着疏附素屏唐文天紀僮幹網屏未逮相戀香髦賢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