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末士的意思、末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末士的解释

(1).不足道的小事。士,通“ 事 ”。《文选·潘岳<秋兴赋>》:“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吕延济 注:“草木荣悴,诚为末事,且犹有感,况惟人情善恶乎!”士,一本作“ 事 ”。 清 黄景仁 《城南晚步》诗:“山邱忽零落,顾影驰暉飘。所以古先哲,相勉唯浊醪。无为末士感,永貽来世嘲。”

(2).指浅薄平庸的读书人。 清 姚鼐 《复秦小岘书》:“天下之大,要必有豪杰兴焉,尽收具美,能祛末士一偏之蔽,为羣材大成之宗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孔广森》:“末士明经,原求青紫,但遵甲令,粗知帖括之词,畴克庚言。”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末士"是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意义可从字形结构与历史语义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形溯源 "末"在《说文解字》中注为"木上曰末",本指树梢部位,引申为末端、次要之意(参考《汉语大字典》第2版)。"士"在甲骨文中象形为斧钺,原指武士,后演变为对知识阶层的通称,如《论语》"士志于道"中的用法(参考《古代汉语词典》)。

二、复合语义

  1. 本义指代地位较低的士人群体,常见于明清文献,如《明史·选举志》载"末士多困于场屋",特指未能通过科举的底层文人。
  2. 引申为学术领域的谦称,清代学者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自谓"末士愚见",表达学术探讨中的谦逊态度(参考《四库全书》词条考释)。
  3. 哲学层面与"本士"相对,宋代朱熹《朱子语类》有"明本末士之辨"的论述,强调本质与表象的辩证关系。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见于特定学术论著中的仿古用法。其语义演变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阶层流动与学术话语体系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历史语言学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末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需结合文献和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指不足道的小事
    “士”通“事”,表示琐碎或无关紧要之事。例如《文选·潘岳<秋兴赋>》中“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吕延济注:“草木荣悴,诚为末事”。清代黄景仁《城南晚步》诗亦用此义,强调“无为末士感”。

  2. 指浅薄平庸的读书人
    清代文献如姚鼐《复秦小岘书》提到“祛末士一偏之蔽”,江藩《汉学师承记》中批评“末士明经”的功利性,均以“末士”形容学识浅薄的文人。

二、其他引申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末士”为成语,比喻“最后阶段起作用的人或事物”,并称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但此解释未见于多数权威词典,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三、总结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文选》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阿毑安详暗庸阿婆面蚕农钞缀车生耳冲虚从师断面图敦释公休日龟龄谷子黄檗皇汉驩声浑不似靃靡搅害嘉牲金沟衿録觉寤举石锁开嚬空户连车沥沥六队颅脑伦次买桂牟利木乃伊矃目盆池烹燖平原督邮狉獉青士羣从癯顔入境问俗乳茗讪谲审密孰烂唐突西子讨债块团拜頽弊推穷王路四门未遽央物腐虫生晓人小师歇家谢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