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黄檗的意思、黄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黄檗的解释

[bark of cork tree] 俗作“黄柏”,落叶乔木。内皮色黄性寒味苦,可入药,亦可作染料

鲜支黄蘖。——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详细解释

亦作“黄柏”。亦作“黄蘗”。亦作“黄櫱”。1.落叶乔木。树皮淡灰色。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开黄绿色小花。果实黑色。木材坚硬,可以制造枪托。茎可制黄色染料。树皮中医入药,有清热、解毒等作用。《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歌十》:“黄蘗鬱成林,当奈苦心多。”《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哑子谩尝黄蘖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元 刘时中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吃黄不老胜如熊掌” 王季思 等注:“‘不老’应是一个字,而且要平声;故‘黄不老’是‘黄檗’的音转。这是一种落叶乔木,果实如黄豆,可食。”《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家知。”

(2). 唐 断际禅师 希运 之别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 保寿禪师 作《临济塔铭》云:‘师受 黄蘖 印可,寻抵 河北 镇州城 东,临 滹沱河 侧小院住持,名 临济 。’” 明 屠隆 《昙花记·祖师说法》:“虽神通变化,不是住头,恐 黄蘖 砍吾双足,苦行非圆顿之门,即德行孤高,尚难歇脚。”

(3).寺名。一在 福建省 福清县 西 黄檗山 , 唐 僧 希运 出家于此;一在 江西 百丈山 , 希运 得道于此。 宋 翁卷 《福州黄蘗寺》诗:“天下两 黄蘗 ,此中山是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黄檗(huáng bò)是芸香科黄檗属落叶乔木,具有丰富的植物学、药用及文化内涵。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黄檗又称黄柏、黄波椤,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其树皮呈灰褐色,内皮鲜黄色,味苦,木栓层发达,可入药或作染料。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北等地,生长于山地杂木林或河谷沿岸。

二、字形解析

“檗”由“木”与“辟”构成:“木”表树木属性,“辟”在古代有“排除”之意,暗合其药用功效(如清热解毒、辟病邪)。

三、药用价值

  1. 入药部位:干燥树皮(中药称“黄柏”),性寒味苦,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
  2. 现代应用:提取物“小檗碱”是黄连素的主要成分,用于治疗腹泻等症。

四、生态特征

五、文化意义

成语“饮冰吞檗”以黄檗的苦味比喻生活清苦。其树皮黄色在古代被用作染料,象征自然资源的实用价值。

如需更完整的植物学特征或保护现状,可参考、6、8的详细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黄檗》的意思

《黄檗》这个词是指一种常见的植物,又称为黄檗树。黄檗树在中国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是一种高大的常绿乔木,其树皮呈灰褐色,枝干坚硬而有光泽。黄檗树的枝叶茂密,花朵小而白,果实呈圆形。该树的树干和树皮被用于制造家具、建筑材料和木雕等工艺品。

拆分部首和笔画

《黄檗》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果,其中“木”是首字部首,表示与植物有关。根据字典查询,黄檗这个词共有14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黄檗》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是由黄、檗两个字组成的复合词。繁体字为「黃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黄檗这个词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字典的记载,黄檗可写作「黃檗」或「黄柏」。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书写风格都会有一些细微差别。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黄檗这个词的例句:

  1. 她在庭院种下了一棵黄檗。
  2. 这个花瓶是用黄檗木雕刻而成的。
  3. 他喜欢黄檗的果实味道。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一些与黄檗相关的组词有:黄檗树、黄檗枝、黄檗花、黄檗树皮等。

其近义词可以是:黄柏、黄槿、黄白木。

而与黄檗相反的词可以是:绿茶、绿竹,因为它们颜色和植物特征上与黄檗有所区别。

别人正在浏览...

傲上八识田编队曹丘钞币愁窖儿创牌子出降触事摧戕黕黕倒挂雀捣喇鳄鱼钳返转風僝雨僽抚辑拂然鬼恠过声寒歌画箠花封黄熟香阍侍谫谫肩项旌棨浄水珠吉祥拉面揽权聊胜一筹列强隆杀鲁般尺律风木葱内侄女攀依遣词造句遣使切脚欺饰软盘丧斧骚肠撒殢滞山众眎朝世绳食欲锁定贪主外庭维稳无亏仙韶小鸟邪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