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气刚的意思、气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气刚的解释

(1).脾气火爆。 唐 柳宗元 《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食之使人偃蹇壅鬱,泄火生风,戟喉痒肺,幽关不聪,心烦喜怒,肝举气刚,不能和平。”

(2).指性格刚直。 宋 欧阳修 《祭程相公文》:“公於时人,气刚难合。”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分析,“气刚”属于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向人的气质或气势刚强不屈。以下是基于权威辞书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溯源与构成

  1. “气”的本义

    指构成万物的本源,引申为人的精神状态、气质禀赋。《汉语大词典》释“气”为“人的元气、精神”,《说文解字》注:“气,云气也,象形”,后扩展至生命能量与性格特质。

  2. “刚”的本义

    表示坚硬、强韧,《说文解字》释:“刚,彊断也”,强调不可摧折的特性。《汉语大词典》进一步引申为“意志坚定、性格强硬”。

  3. 复合词“气刚”

    二字组合后,特指个体内在精神或外在气势的刚烈、强硬特质,常见于古代文献对人物性格的评述。


二、权威辞书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第7卷)

    明确收录“气刚”词条,释义为:

    “气质刚强;气势刚猛。”

    例证引《后汉书·酷吏传》:“其人气刚而行峻,不避豪右。”

  2. 《辞源》(修订本)

    强调其性格特质,释为:

    “性情刚直不屈。”

    并举《宋史·赵鼎传》:“鼎气刚寡合,然敢言天下事。”


三、文化语境中的深层含义

  1. 儒家伦理关联

    与“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相通,体现士人坚守道义、不畏强权的精神品格。

  2. 文学形象塑造

    古典小说中多用于描写武将或忠臣(如《三国演义》关羽“气刚而志烈”),凸显人物宁折不弯的悲剧性特质。


四、近现代用法演变

现代汉语中,“气刚”的使用频率降低,但仍在书面语中保留,如:

“他素来气刚,面对胁迫始终不肯低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用例)


权威参考文献: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7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1963年影印本.

: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辞源》(修订本). 商务印书馆, 2015.

: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 中华书局, 1983.

: 罗贯中. 《三国演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网络扩展解释

“气刚”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脾气火爆

指性格急躁、容易发怒,常因情绪波动大而表现出火爆的脾气。
来源与用例:唐代柳宗元在《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中提到“肝举气刚,不能和平”,描述因饮食不当导致肝火旺盛、情绪不稳的状态。

2.性格刚直

指为人正直、刚强不屈,不为外界压力所动摇。
来源与用例:宋代欧阳修在《祭程相公文》中评价程相公“公于时人,气刚难合”,强调其性格刚直、不轻易妥协的特点。


补充说明

如需查看完整引文或更多例句,可参考汉典、古籍原文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百丈须宝历褓衣补苗粲花莗葥车无退表吹荡楚镇辞旨丹凤城倒仓谛思洞獠兜楼婆香堕弱方计奉书革囊够得上鳏居挂枝儿鼓扇黄簿简贱焦油近位进言稽山大王睖睖睁睁两全林宗巾柳啼花怨録取马倌麻婆豆腐梅蕚美美目眦拏人配坐普淖签押房球事虬珠如兄上鈎师宜舜禹殊珍四注送配耸羡停履武臣下课县主枭阳辖下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