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摸金校尉的意思、摸金校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摸金校尉的解释

曹操 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特置发丘中郞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李周翰 注:“言 操 置发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过皆破坏冢墓,以取金宝,而露其骸骨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宋 严有翼 詆 东坡 诗:‘误以葱为韭,以 长桑君 为 仓公 ,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郞中。’”亦省作“ 摸金 ”。后亦泛指发墓盗金者。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高臺倾矣,曲池平矣,华堂便房,牛溲马矢平填其中,而高坟大闕,摸金发丘交臂其间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摸金校尉”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词汇,其含义经历了从历史官职到文学符号的演变。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一、本义:古代军官职称

“摸金校尉”最初指中国古代军队中一种特殊官职。字面拆解:

二、引申义:盗墓者的代称

因该官职的特殊职能,“摸金校尉”逐渐演变为对盗墓者的泛称,尤其指那些有组织、懂技术的专业盗墓人。其核心含义包括:

  1. 专业性:掌握风水堪舆(如“寻龙点穴”)、机关破解等盗墓技术。
  2. 隐秘性:行事诡秘,常于夜间活动,形成独特行规与暗语。
  3. 非法性:指代违反法律、盗掘古墓、窃取文物的行为主体。

三、文学与文化象征

在现代流行文化(尤其网络文学)中,“摸金校尉”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

四、权威文献佐证

  1. 历史记载: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载:“(曹操)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2. 词典释义:《汉语大词典》释为:“指专司掘坟挖金搜罗财物的武官。后亦用为盗墓者的代称。”(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
  3. 现代转义研究:学术论文指出该词在网络文学中“完成了从历史名词到文学意象的蜕变,成为具有独立世界观的符号”(来源:《盗墓文学的文化阐释》载《当代文坛》)。

“摸金校尉”一词根植于中国古代军事史,本指受命盗墓的军官;后泛指专业盗墓者,带有隐秘与非法色彩;当代则因文学作品升华为冒险精神的符号,其词义演变折射出历史与文化的深层互动。

网络扩展解释

“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与盗墓相关的特殊称谓,其含义和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进行解析:


一、起源与背景

  1. 官职设立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曹操为弥补军饷不足,在军队中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等官职,专门负责盗掘古墓、获取财物以充军用。这一记载源自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指责曹操“所过隳突,无骸不露”,揭露其盗墓行为。

  2. 历史争议
    虽陈琳的檄文可能带有政治攻击色彩,但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曹操确曾组织官方盗墓活动,尤其是大规模盗掘汉代王侯墓(如汉梁孝王墓群),导致“汉墓十室九空”的现象。


二、职责与方法

  1. 核心任务
    摸金校尉的主要职责是寻找并盗掘帝王将相、富豪家族的陵墓,获取金银财宝以补充军需。

  2. 技术手段

    • 风水定位:依据风水理论和《易经》判断墓穴位置。
    • 工具使用:如洛阳铲探测地下结构,分金定穴确定墓室方位。
    • 规矩约束:传说中遵循“鸡鸣灯灭不摸金”等行规,且不洗劫墓室全部财物。

三、后世影响

  1. 文化符号
    该词逐渐演变为盗墓者的代称,并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成为经典元素(如《鬼吹灯》系列),代表神秘且专业的盗墓门派。

  2. 语言延伸
    现代语境中,“摸金校尉”也用于形容善于探寻财富或隐秘资源的人,带有戏谑或隐喻色彩。


四、发音与出处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历史细节或文学化形象,可参考《三国志》相关记载或现代盗墓题材小说。

别人正在浏览...

贬坐长终承统宸赏驰冒驰神啜食搭连躭惊受怕定调第四声佛偈革牧鳏锅炉咍台孩笑寒丘合土黄香蠖曲牋表建筑学甲午风云甲子雨敬谢不敏旧闻蠲糨纸剧饮款接立式鲁钝胪情虑计溟极铭文明宪内祠破杀杀签军切花三京森索烧眉之急事后诸葛亮施散寿茔霜牙秫酒私淑艾耸闻酸杖睃望琐微贪蠹谈誉万枢险夷洗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