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内祠的意思、内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内祠的解释

指宫观使。 宋 真宗 时设宫观使,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作为安置罢职大臣的职衔。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故相入朝,以经筵或内祠奉朝请。”《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十年》:“朕眷倚甚切,而不能强其从也,姑畀内祠,以便咨访。”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内祠”是宋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称谓,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历史背景及文献记载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内祠指宋代设置的“宫观使”一职,最初由宰相或执政大臣(宰执)担任,负责管理京城内的宫观事务。后逐渐演变为安置罢职大臣的荣誉性职衔,无实际权力,仅保留俸禄和待遇。

二、历史背景与功能

  1. 起源:宋真宗时期设立宫观使,目的是管理皇家宫观(如道教庙宇),初期为实职。
  2. 职能转变:南宋后,逐渐成为安置退职或贬谪官员的虚衔。例如《老学庵笔记》提到“故相入朝,以经筵或内祠奉朝请”,表明其作为过渡性职位的性质。
  3. 政治作用:通过授予内祠职衔,既保留官员待遇,又避免其干预朝政,是宋代官僚制度中缓和权力矛盾的一种手段。

三、词义解析

四、文献例证

《续资治通鉴》记载宋理宗对大臣“姑畀内祠,以便咨访”,说明内祠官员虽无实权,但仍可参与咨询。

五、相关组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祠”的字源或宋代官职体系,可参考(权威字义解析)及(历史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内祠: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

内祠(nèi cí)是一个汉字词语,由“内”和“祠”两个字组成。拆分部首为内(nèi)的内部偏旁部首和祠(cí)的示部偏旁部首。内祠共有11画。

这个词来源于汉语,内祠一般指位于某个地方内部的庙宇、祭祀场所或祠堂。它也可以指一个人内心深处供奉的祖先或神明的地方。

在繁体字中,内祠的写法依然是「内祠」,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内字在古代写法中是「內」,而祀字在古代写法中是「祀」。

例句

1. 我们一家人每年春节都会回老家去拜祖先,祭拜祖先的地方就是内祠。
2. 这座城市的内祠相当古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内宅(nèi zhái)、祠堂(cí táng)、内心(nèi xīn)。

近义词:庙宇、祠堂。

反义词:外宫、外庙。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