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蠖曲的意思、蠖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蠖曲的解释

蠖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蛰龙》:“ 於陵 曲银臺公 ,读书楼上。值阴雨晦冥,见一小物……渐盘卷上,卷亦焦。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动。”参见“ 蠖屈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蠖曲(huò qū)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意象性的动词词组,其核心含义指“像尺蠖一样蜷缩或弯曲身体”。该词最早源于古人对尺蠖昆虫伸缩爬行姿态的观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如尺蠖之屈伸,比喻人不得志时屈身退隐”。具体可从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生物学关联 “蠖”特指尺蠖科昆虫,其幼虫爬行时身体先屈后伸,形成波浪状轨迹。《易·繫辭下》记载“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印证该词源于对昆虫行为的直接摹写。清代王夫之《薑斋诗话》用“蠖曲蛇伸”描述书法笔势,体现其动态意象。

二、语义延伸与应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蠖曲既保留本义描述物体的物理弯曲状态(如“老树根蠖曲盘绕”),也衍生出比喻义:

  1. 形容人体蜷缩动作:如“他蠖曲在狭小的船舱里”
  2. 喻指处世策略:清代赵翼《瓯北诗话》以“龙性难驯蠖曲时”暗喻文人隐忍待时的生存智慧。

三、语用特征与权威例证 该词多用于文学语境,常见于描写自然景物或人物形态。钱钟书《围城》中“身子蠖曲成个问号”的表述,被《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列为状态补语的经典范例。在权威语料库BCC中,蠖曲多与“身躯”“枝干”“岩层”等具象名词搭配,印证其描述具体形态的核心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蠖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uò qū,其含义可从两个层面解释:

一、本义:形态的屈曲

指像尺蠖(一种昆虫)爬行时的弯曲形态。尺蠖移动时身体先收缩后伸展,因此“蠖曲”常用于描述物体或生物体类似屈缩、蜿蜒的形态特征。

二、比喻义:人生的境遇

在古代文学中,常以此比喻人不得志时的隐忍或退避,表达暂时屈居低位、等待时机的状态。例如:

补充说明

  1. 异形词:“蠖曲”与“蠖屈”可通用,后者更常见于古籍。
  2. 文化内涵:该词承载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以退为进”的处世智慧,类似“潜龙勿用”的意象。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相关诗词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把拏扳折报馆飙霆逼绰子拨草瞻风擦扛虫珠除放储须村娃错迎怠骜道源笃密繁禧風體感郁跟手合穗灰没毁庙金堤金镜究讨极战恇眩昆岫陋狭罗带卖工满心欢喜毛中书马栈秘检末食裊袅殴挞俳诙偏政篇制僻错情长纸短琼扉欺心屈彊日久歳长上下一心神兴收捡双边贸易损彻琐艳头足倒置颓泣稳操胜券翔涌仙禽陷误细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