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险夷的意思、险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险夷的解释

(1).崎岖与平坦。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晡至 林虑山 ,横峙天西,如城壁相衔,争雄角鋭,泼黛凝青,而高下险夷不一。”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马鞍山》:“洞仅一斗室, 庞洞 颇深邃,悬崖陡絶,岂以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

(2).艰难与顺利。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何以祝之,祝公之福,险夷不渝,保是宠禄。” 宋 苏轼 《父池赠太师追封温国公》:“躬蹈险夷之节,庶几 颜 閔 之行。” 周6*6*《送蓬仙兄返里有感》诗之一:“险夷不变应嚐胆,道义争担敢息肩?”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险夷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险夷”是汉语中一个具有辩证意义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形、词源及用法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险”:本义指地势险峻、难以通行,《说文解字》释为“阻难也”,引申为危险、艰难。如《汉语大词典》指出“险”包含“危险”“险要”等义项(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
  2. “夷”:原指平坦之地,《尔雅·释地》载“大平曰原,下平曰隰,广平曰原,高平曰陆”,后引申为平安、平定。如《古代汉语词典》注“夷”为“平坦;平安”(来源:中华书局《古代汉语词典》)。

二、复合词“险夷”的辩证内涵

“险”与“夷”组合后,形成对立统一的概念:

三、文学与哲学意蕴

该词常见于古典诗文,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安危相易”的认知。例如《周易·系辞》提出“危者使平,易者使倾”,与“险夷”的辩证思维相通(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译注》)。

注:以上内容综合《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周易译注》等权威辞书及典籍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险夷”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自然地貌的崎岖与平坦
    指地形的高低起伏或道路的艰险与平缓。例如:

    • 元代刘祁在《归潜志》中描述:“高下险夷不一”,形容山势错落有致。
    • 明代蒋一葵提到两地“险夷略肖二子心术”,以地形隐喻人物性格的对比。
  2. 人生境遇的艰难与顺利
    引申为人生中的逆境与顺境,强调对境遇的适应与坚持。例如:

    • 唐代司空图以“险夷不渝”赞颂坚韧品格。
    • 周恩来在诗句“险夷不变应尝胆”中,表达对信念的坚守。

二、用法与例句

“险夷”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双关意涵,既可用于具象描述地理特征,亦可抽象表达处世态度,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凝练性与哲理性。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慠俗百和碑阴文本望逼身才思长褂插屏尘辙搐搦祠田荡幡丹光儋何堆垜子笃励烦兴飞声附臣覆谳覆衣禾倈回处士见委建章宫蕉白驾御诘折浄耳经商跼顿开呵立春零零散散六尺之托柳啼花怨栊槛駡言免夫冥事名宿穆肃千古独步戚家军确荦三不归生米煮成熟饭识窥实实伺衅俗物蜩鸴頽侵外命夫卧箜篌五等诬污恓恻隙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