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伶俜的意思、伶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伶俜的解释

[alone and friendless;lonely,alone] 孤单;孤独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详细解释

(1).孤单貌。《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 唐 杜甫 《新安吏》诗:“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清 那彦成 《疏影》词:“惺忪香国,忍伶俜抱影,冻禁孤碧。”

(2).又孤立貌。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

(3).飘泊貌;流离貌。 唐 柳宗元 《祭万年斐令文》:“屡闻凋缺,互见迁黜,契阔伶俜,分形间质。” 金 元好问 《再到新卫》诗:“蝗旱相仍岁已荒,伶俜十口值还乡。” 明 屠隆 《昙花记·义仆遇主》:“害得一家伶俜,于心何忍?”

(4).引申指残落,凋零。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衰容凋谢,旧业伶俜。”

(5).艰难貌。 金 元好问 《七月十二日行狼牙岭》诗:“ 狼牙 路滑马伶俜,老鹤超超欲上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伶俜(líng pīng)是现代汉语中一个形容人孤独无依、漂泊流离状态的书面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1. 孤苦飘零

    形容人失去依靠、孑然一身的状态。据《汉语大词典》释义,伶俜指“孤单;孤独”,常用于描绘人物身世飘零、孤苦伶仃的境遇。例如杜甫《新安吏》中“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即以“伶俜”刻画战乱中瘦弱男子无人陪伴的凄楚。

  2. 奔波劳碌

    古汉语中引申为奔波劳苦、辗转流离之意。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描述主人公刘兰芝日夜操劳、孤身辛劳的生存状态。

  3. 词源考据

    “伶”本指乐官或艺人(《说文解字》),后衍生出“孤独”义(如“伶仃”);“俜”表奔波(《说文》:“俜,使也”)。二者复合后强化了孤身漂泊的意象,这一演变可见于王力《古代汉语》对连绵词的考释。

文学用例佐证

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虽未直用“伶俜”,但“守空船”的意象恰是伶俜之态的具象化表达,印证该词在唐代已承载孤独寂寥的文学意蕴。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3. 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99年,页128.
  4.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华书局点校本.
  5. 杜甫《新安吏》,《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15年.

网络扩展解释

“伶俜”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读音为líng pīng(注意“俜”不读píng)。该词最早见于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含义丰富且具有文学色彩,具体可从以下层面理解:


一、核心含义

  1. 孤独无依
    形容人或事物孤立、无依靠的状态。例如杜甫《新安吏》中“瘦男独伶俜”,描述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少年孤苦伶仃的境遇。

  2. 漂泊流离
    引申为因困苦而颠沛流离,如《孔雀东南飞》中“伶俜萦苦辛”,刻画刘兰芝日夜劳作、孤身挣扎的艰辛。

  3. 凋零残落
    可形容草木衰败或事物衰微,如范成大《望海亭赋》中“孤高伶俜”,暗喻物景的寂寥。


二、用法与语境


三、拓展对比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原句或不同语境的应用,可参考《孔雀东南飞》、杜甫《新安吏》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傲态白薤班扇程颢炊砂作饭打肚皮官司大辟二道贩子反口费解飞人丰长風度翩翩贡珍骇恻皓首苍顔黑老包魂魄进望刊人肋底下插柴冷卿理睬隶臣妾骊马蛮估眉眼如画媚子瞢腾末末墨子牧放黏沫魄心锵鈜骑鹤化肉鞍上辈尚飨哨声生态危机沈屈神助石砌市政束约死而无怨天地主腆盛頽迁碨磥蜗角之争五河无为自成香雾乡县相与下心意邪丑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