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om beginning to end] 自始至终
会议始终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可是整整过了四百年,始终没有人来解救我。——《渔夫的故事》
(1).开头和结尾。《庄子·田子方》:“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乎其所穷。”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美清泠而发越,忆辉光之璀璨。始终虽异,细大靡殊。”
(2).自始至终,一直。《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颜鲁公 之在 蔡州 ,再从姪 峴 、家僮 银鹿 始终随之。” 宋 苏轼 《论周穜擅议配享自劾札子》之一:“本朝自祖宗以来,推择元勋重望始终全德之人,以配食列圣。”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是 昌黎 与 宗元 始终无嫌隙,亦可见篤於故旧矣。” 巴金 《灭亡》第一章:“汽车夫始终坐在车前,带着胆怯的样子,动也不动一下。”
(3).谓事情的本末或原委。 汉 荀悦 《汉纪·元帝纪三》:“臣恐议者不深虑其始终,欲以一切息徭役,十年之后,百年之内,卒有他变。”《隋书·律历志下》:“ 胄玄 所违, 焯 法皆合, 胄玄 所闕,今则尽有,隐括始终,谓为总备。” 唐 韩愈 《唐河中府法曹张君墓碣铭》:“ 愈 既哭弔,辞;遂叙次其族世名字、事始终。”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盖知物之本末始终,而造能得之地,是格物之义也。”
(4).指产生和死灭。《后汉书·张奂传》:“通塞命也,始终常也。但地厎冥冥,长无晓期,而復缠以纊緜,牢以钉密,为不喜耳。”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夫始终者,万物之大归;死生者,性命之区域。是以临丧殯而復悲,覩陈根而絶哭。” 唐 高仲武 《中兴间气集·杜诵》:“ 杜君 诗调不失。如‘流水生涯尽,浮云世事空’,得生人始终之理。”
(5).指一生,平生。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 汉文 虽以策求士,迨我明天子然后能以策济人,则臣始终之愿毕矣。” 明 吴承恩 《<两汉书抄>序》:“今公之所録,事不必本末,文不必首尾,人不必始终,单言约语,皆有深旨矣。”
(6).毕竟;终究。 宋 苏轼 《元修菜》诗:“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 元 无名氏 《年节》诗:“惟有老僧阶下雪,始终不见草鞋痕。” 曹禺 《雷雨》第一幕:“第一,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
“始终”是一个汉语副词,表示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保持某种状态或行为不变,强调持续性、一贯性。以下是详细解析:
1. 基本含义 指时间或行为上的完整延续,常对应英语中的"always"或"from beginning to end"。例如:
2. 语境用法
她始终相信正义会到来
我始终没弄懂这个原理
3. 近义词对比
比较:他始终沉默(全程) vs 他一直沉默(长时间)
比较:他始终不同意 vs 他从来不同意
4. 特殊搭配
注意:现代汉语中"始终"多用于书面语,口语中常用"一直"。在时态应用上,既可用于过去式(他始终没来),也可用于现在式(太阳始终会升起)。
始终是一个词语,表示从一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整个过程。它强调了持续和不变的状态,在某个事物的全部过程中保持不变。始终可以被用于描述一个人的态度、行为或者思想保持一致和坚定不移。
始终的拆分部首是“止”和“心”,表示的意义是“行为始终从心出发,坚定不移”。其笔画数为8画。
始终一词最早出现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始”意为开始,而“终”意为结束,两者合在一起用来表示整个过程。在古代文献中,始终经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道德倡导和行为准则的持久奉行。
始终的繁体字为「始終」。
在古代,始终的写法和现在稍有不同,它的传统写法是「始終」,字形更加婉约,与繁体字相似。
1. 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从不妥协。
2. 她对这个项目的成功始终充满信心。
3. 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
始终如一、始终不变、始终不渝、始终如常。
始终的近义词包括:总是、一直、始终如一。
始终的反义词包括:间或、时常、偶尔。
【别人正在浏览】